安徽省是一个林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443.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1.7%,森林覆盖率达27.5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安徽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2018年以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守护好青山绿水。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已初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齐抓共管力度不够。少数林长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意识不强,对林长制改革工作的认识不足,主动作为少,被动应付多。没有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管的社会氛围。二是林业产权制度体系不完备、现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低,县级公益林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影响了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积极性不高。三是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建议。
一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履职尽责。建立林长制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健全林长制会议、检查、督查、督察考核、信息公开等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省、市两级要不定期开展日常督察和专项督察,督促下级林长和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林长制改革,提高公众知晓率、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聚焦林业扶贫。要在实践中探索林长制顶层设计,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破解长期制约现代林业发展体制机制的障碍,有效破解流转难融资难处置难等瓶颈。林长制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河长制等工作统筹推进,相互促进。聚焦林业生态扶贫,实施好“一村一品”林业产业扶贫项目,鼓励林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林业产业发展规模。通过林长制实施,护牢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最终实现林长制的山绿景美民富的终极目标。
三是着力创新发展模式,发展高效林业。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特色高效林业产业发展。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高效林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加快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创建林产品特色品牌,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互联网+”经营模式,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依林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森林保险全覆盖,全力维护林农权益。深入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森林入村、森林上路行动,增加森林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四是着力管护森林资源,强化执法管理。按林长制要求,层层压实责任,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应急处置系统,健全森林防灾减灾体系;深入开展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五是着力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是生态产品的生产主体,目前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了国家财政,但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市场化筹资不足。可建立森林认养、组织捐赠和发行林业彩票等补充方式筹集林业生产经营资金,以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面推行林长制,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安徽提供生态保障。
作者:省政协委员 叶成莹
编辑:周晓东 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