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防汛一线,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枝叶关情,践行人民至上“赤子心”暖民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共产党人初心之所指、使命之所在。当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可能面临新一轮的洪涝灾害侵袭。面对“新考卷”,高刘街道广大党员干部以初心“执笔”、以担当“答卷”,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高刘街道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通过水情监测系统强化水位监测预警,提前布控抢险力量,储备5台排涝设备、麻袋1600余只、防汛沙袋698只,抢险物资准备充足,分散在各防汛点位,确保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一线水库大坝是辖区安全防线,高刘街道自7月23日起加强巡查频次,对辖区淠河干渠与瓦东干渠3处重点水域段进行全线巡查,对14处水利工程进行巡查检查。为预排预降河道水位,7月25日,辖区余坝水库按照最大流量放开闸门,宝教寺水库、甘王大坝水库调整为泄洪模式,新民坝水库按照5个流量持续排水。截至25日下午16时,辖区6处水库大坝已全面开启闸阀预泄预排。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把救援举措想得更全一点、施救行动落得更实一点、预警工作做得再早一点、力量调度谋划得再精细一点,着力筑牢防汛救灾的“安全堤坝”。
闻“汛”而动,画好防汛救灾“同心圆”安民心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闻“汛”而动,画好“同心圆”,方能凝聚起防汛救灾的最大合力,筑起保障安全的“铜墙铁壁”。
自7月22日起,高刘街道应急防汛值班人员开启24小时值班模式,密切关注台风动向,逐一检查辖区17个易涝点位,一旦辖区出现险情,应急防汛工作组将迅速联动值班组和抢险队伍赶赴事发地域。同时对辖区7个重点积水区块制定“一点一方案”,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辖区排涝工作实行责任包干,抢修人员、车辆配备和抢险物资清单化落实。各村(居)网格化分工,对湾桥村、五星村大堰村民组、白露寺村曹圩村民组等重点内涝积水点进行逐一排查,对14个已建水利工程开展巡查,对12处公路下穿桥涵进行隐患排查“回头看”,对高刘安置点二期、新桥家园二期等安置房项目的塔吊,陈桥路新建大桥的下穿脚手架、基坑、围挡等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并加固。
高刘街道党群携手打造测、报、防、救、复的责任链条,竖起预报预警的“耳目”、激活人民群众参与的“伟力”,画出防汛救灾的“最大同心圆”。截至目前,高刘街道对五星村、贾郢村两处危房、13处广告牌完成拆除,被拆除的危房面积约200余平方米。
一防到底,做好防灾减灾“大文章”得民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汛救灾不仅要防在前,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也要防到底,在做好群众转移工作的同时,关注被转移群众健康状况。
7月25日21时,合肥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高刘街道通过电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向群众发送台风预警提醒信息825条,40余支“防汛小分队”持续开展防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对街区、建筑工地、车库等地下空间雨污水管网及时疏通修复。逐一排摸辖区五保、孤寡、高龄、低保、空巢等特殊困难群体,提前有序转移易涝点群众至应急设施齐全、物资充足,安全畅通的避灾安置场所,三餐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告知被转移群众家属现况,联合高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被转移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疫情防控等宣讲,应急救援队伍24小时随时待命,发生群众突发疾病及时送医救治,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心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子之心,传承共产党人的为民之情,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合力防汛、战斗到底,还人民群众以安全与美好,真正做到暖民心、安民心、得民心。(通讯员 陈佳佳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