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沱河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题主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作,推动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
构建一张网络,把人员兜起来。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少数民族服务网格49个,全面排查少数民族群众流动情况、听取诉求、排查问题、化解矛盾。
紧扣两大载体,把氛围造浓厚。一是打造了一条长廊,即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化,启迪各族群众相互学习欣赏,展现各美其美,实现美美与共。二是建植了一片团结林,着力构建各民族唇齿相依、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依托三个站点,把诉求收上来。一是依托法律援助站,借助街道司法所工作力量,帮助4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解决了合同纠纷、法律咨询服务等问题。二是依托少数民族服务站,每月开展一次“同心”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喜欢面点迎新春”等活动,深受各民族群众欢迎。三是依托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及时登记、解决咨询问题,让少数民族同胞办事不跑空。
聚焦四大领域,把难题解决好。一是聚焦“行”,协调开通了民族团结公交专线,打通了市区到清真寺的“最后一百米”。二是聚焦“住”,帮助12名少数民族群众办理了居住证,解决了33名流动少数民族学生就地就近入学问题,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入学。三是聚焦“富”,大力推动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发展少数民族饰品、服饰店2家,清真餐饮企业3家,办理低保3人。四是聚焦“融”,积极稳妥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辖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发扬五子登科,把传承传下去。一是培育了种子,通过常态长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群众交流互动、融合发展、共事共乐。二是结成了对子,通过互帮互助、互相欣赏,辖区居民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三是锤炼了班子,通过化解难题,街道、社区两级干部提升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做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充实了里子,通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单位,实现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收获了面子,通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沱河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蒲煜清)(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