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合淮产业走廊建设落地做实,促进淮南更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发展,建议由合肥、淮南两市共同谋划,依托淮南现代产业园区扩园发展,共同规划建设合淮产业走廊共建区。
2019年5月7日,合肥、淮南两市联合印发了《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指出推进合淮同城化和合肥都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合作以及视察安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田家庵区、大通区、寿县等区域纳入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提出“选择特定区域作为核心区重点开发,有序推进中期发展建设”。
淮南现代产业园区由淮南市田家庵区管理,位于合淮产业走廊桥头堡曹庵镇境内,距长丰县不足5公里,紧邻合淮阜高速淮南出入口和商合杭高铁南站,合淮路穿园而过,距离新桥机场约40分钟路程,地理位置优越。园区已建成面积约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50余家,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获批,3平方公里扩园征迁和基础设施EPC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智能家电及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型环保建材等主导产业已初具雏形,预计3年左右可发展为“百亿级产业园区”。
建议将淮南现代产业园作为合淮产业走廊建设的桥头堡和先行建设区,试点打造合肥淮南共建园区,推动承接沪苏浙和合肥都市圈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以206国道(合淮路)为中线,以岗集、吴山、下塘、曹庵等为节点的串珠状新兴产业园区。
一是由合淮两市,或合肥市庐阳等区与淮南市田家庵区合作,依托淮南现代产业园区,向南继续实施10平方公里扩园发展,呼应合肥产业园区北扩形成对接,共同打造合淮产业走廊共建区。
二是两市牵头或两区联合成立专门常设工作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共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定期会商制度。
三是共建方式可参照寿蜀产业园发展模式,由合肥市组织专业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入驻共建园区,植入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可采用两市或两区共同投入资金合作共建,或由合肥市投资建设“园中园”,打造“飞地经济”,帮助引进先进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省政府或两市、两区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在土地、规划等要素保障上予以倾斜,支持园区共建发展,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作者:刘志凤(省政协委员)
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