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芜湖多个小区、楼栋被划定为封控区、警戒区,全员核酸检测、全面疫苗动员、全时待岗待命,作为安置小区集聚和新建小区倍增的弋江区马塘街道的社工干部们,陡然间压力倍增,连续地24小时无休运转更是亟待增援。值此紧要时点,作为街道弋江嘉园社区“双联系”结对单位的市委组织部又一次站了出来,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史学习教育最好的学思践悟,展现着组工干部和机关党员最好的形象和担当,办着群众和基层最需要的真事、实事、好事。
第一时间,他们报到,现场多了一些“服务员”
作为一支社区授旗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了解到社区紧缺秩序维护人员和上门宣传人员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参与培训,并主动认领秩序维护、信息登记、值班值守、居家服务等多个岗位,积极发挥党员组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本次防疫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展现了组工干部能吃苦、肯吃苦的良好形象。“请大家提前扫码登记,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有序排队……”从白天到黑夜,这样重复的话语作为市委组织部年轻女党员的吕璐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一天下来甚至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您好,请问是张阿姨家么,我是弋江嘉园的社区志愿者,请问您和家人都已经到社区做了核酸检测么?……”为确保全员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遗一人,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张月林忙完白天繁重的工作晚上抽空再次投入电话回访工作,厚厚几沓的6024名居民信息表,他带领着部机关的两个工作专班打到半夜,遇到不太理解的、存有疑惑的还要耐心解释许多遍,联系不上的更是要一栋栋跑上跑下,年轻党员徐恺和王大远互相敲着酸麻的双腿,作为年轻党员主动挑担的他们已经一户一户、上上下下跑了三十多个单元了,他们感慨道:“虽然部里工作也很辛苦,但社区这样繁杂的后勤工作真的一点也不比连轴加班轻松,社区工作者全年如此真的太辛苦、太棒了,街道和社区有多辛苦,真的只有体验过才知道。”嘶哑的嗓音,疲惫的双腿,换来了更加精准的户况信息,这才让社区医护人员能更加精准完成上门采样服务。
第一战线,他们坚守,点位多了一些“守门员”
“同志,这里是封控区,请您从别处绕行……”,7月29日,弋江嘉园社区第36栋、43栋被定为封控区,社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又一次主动联系了社区,要求继续增派党员精锐参与24小时无休值守,“越是有危险,组工干部就越是要冲在第一线”,组织一科科长赵彗星同志如是说,“我是从社区、街道一步一步干起来的,我知道在未知的危险面前,组工干部就是所有人的榜样,我们不能后退,也不应该害怕”。这些组工干部们,发扬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不分你我,与街道社区的干部们一起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值守点的高温与蚊虫没有让他们退却,24小时值守的辛苦与难捱也没有让他们放弃,热心居民夜里送来的一壶热水却让这些“年轻小伙子”们湿了眼角,组工干部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放心指数”,这是他们觉得最骄傲的事。
第一标准,他们坚持,社区多了一些“网格员”
疫情防控的形势始终在变化,不变的是这份已经结了一年多的亲情。部领导在慰问一线同志的时候说到,要将这份联系共建机制常态地坚持下去,做到每一名部机关党员都有一个社区党员的第二身份、第二岗位,将机关力量真正沉在网格里、沉入楼宇邻里身旁、沉到群众心中。为了缓解封控区域和居家隔离群众的焦躁情绪,部机关党员一边加入社区网格服务群,与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服务结对,送上全天候的代买、代送服务,一边还为居家老党员送上防疫物资、党史书籍和暖心牛奶,干部一科的林啸同志,在36栋2单元的单元服务群里成了活跃的“邻居小林”,不时的给群里的居民推送疫情防控最新进展,解读最新政策,安抚群众紧张情绪,将封控区居民的需求记录下来及时报给社区,他所在的这个单元住着一位97岁的老人,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老人家在家子女肯定担心,现在特殊时期又不能陪在身边,我们作为小辈本来就应该多关心一些”,每天交班的时候他都要叮嘱接班的同事老人家的情况,生怕有一点疏忽。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此时此刻,这些新来的组工“网格员”们却比近邻还要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