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数字化”管理助推“林长制”发展
来源: 李艳龙 2021-08-10 15:07:25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今年以来,砀山县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利用气象部门资金50万元,着力打造“数字果园”优质生产的多源数据采集平台、小型果园尺度的气象精准预报平台和经济林气象灾害精准预警与服务平台,为“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夯实基础。这是砀山县林长制改革的新举措,有力助推了全县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

开展“数字化”智能监测服务,提升经济林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在“一号梨园”建成果园应用气象站1套、梨园高清实景系统1套,并在梨园不同位置布设了20个微型温湿度传感器,实现了梨园温湿度立体化观测及梨园实景在线感知。应用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了林果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初生产力及降温效应等林地生态指标的动态监测,为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微信小程序上研发了云上梨园平台,实现了线上梨园实景与小气候数据服务。

开展“数字化”气象服务,提升经济林产业防灾减灾保障能力。依据经济林产业特点与气象数据的融合应用,研发了砀山梨主要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监测预报、需冷量等气象服务,并依托气象部门业务服务平台实现了相关成果的集成应用。利用惠农气象手机应用、云上梨园平台,为广大农民生产经营、产品销售提供预报预警和资讯信息服务。

开发“数字化”林业资源监管服务,挖掘林果“用绿”气候资源趋利潜能。该县研发了砀山酥梨、油桃花期预报模型及气候品质评价方法。基于气象监测、预测数据综合分析,在春季提前对砀山酥梨花期进行预报,并动态开展服务,提升了砀山梨花节旅游产业气象保障能力,为梨花观赏、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特色美丽乡村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服务提供支撑。基于气象条件对酥梨品质形成的影响,在2020年开展砀山酥梨气候好产品评价与溯源服务,挖掘梨产业气候资源商业价值,助力梨产业转型升级。

砀山县开展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以来,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其中一产产值24亿元,二产产值31.88亿元,三产产值13.76亿元。区域内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交易额达到46.7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40.6亿元,砀山县荣获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省级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先进县。

与其同时,砀山县创新数字化康养模式,依托特色经济林产业,成功举办春秋季梨园国际马拉松、国际马术星级耐力赛、“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砀山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7亿元,砀山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称号。(李艳龙)(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