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宿州市砀山县玄庙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基石,谋划好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基础,全力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夯实党建“奠基石”,铺开乡村振兴“规划图”。坚持“围绕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对标基层党组织“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活动建设标准,立足“一抓双促”要求,精心绘制“十四五”发展蓝图,认真谋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举措,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方式,把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和镇党委、政府的决心和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借助全镇优势资源,通过“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发展模式,深入谋划振兴思路,初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该镇马良村将废弃果树枝条“变废为宝”用于菌菇培育,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农村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兼顾,活跃了当地市场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15万元,并带动30名当地农户就业。
弹奏产业发展曲,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围绕现有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围绕三联村凯特杏、金太阳杏,罗寨村富士苹果,张王庄村油桃,红星村猕猴桃,马良、梨花、朱庄、三联、吴寨五村联建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及吴寨村菊花、梨花村奶牛养殖和马良村肉牛养殖等,大力创建“特色小镇”;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生态宜居建设,提升民生福祉,努力推进宜居、宜游、宜商的特色小镇建设;围绕“能人回归”积蓄产业动能。充分发挥玄庙镇籍在外人才的聪明才智,筑巢引凤,推动“能人回归”,吸引支持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通过不同方式返乡创业、兴业,创新发展平台,带动群众致富。该镇返乡成功人士回乡创办 菌之家家庭农场,该企业带动家乡100余名人员就业,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实现致富能手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握紧治理“接力棒”,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依托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工作思路,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子,实行乡风文明评议打分制度,合理确定打分标准、内容,动员村民主动参与,通过广播、村公示栏公布结果,增强村民的自我约束力和集体荣誉感,减少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让乡风文明浸润人心;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活动建设,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党员综合性教育,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和“培养关”,让党员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防汛抗灾、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线急难险重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经得起组织和群众的检验;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强化平安乡镇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为谱写新时代下具有玄庙特色的砀山北大门新篇章提供坚强的环境保障。(任璐)(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