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游集镇:“文化”送到家门口 “文明”种在心坎上
来源: 尤传化 2021-08-27 09:28:09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近年来,灵璧县游集镇在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县文旅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创新文化品牌活动风生水起。

image001

游集镇文化站以宿州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典型,县政协委员、“灵璧民谣”非遗传承人、“灵璧好人”尤传化名字命名的“传化讲堂”,每周末按时开课。为了使讲堂走向常态化、规律化和规范化,“传化讲堂”主动邀请学校教师、乡村医生、乡贤能人、农技人员、司法工作者加入到讲堂。授课人员结合各自特长和工作经历,从志愿服务、精神脱贫、移风易俗、非遗传承、基层矛盾治理等编写讲课材料。不仅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向群众讲文化、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明、讲法治而且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为了满足更多群众的文化需求,“传化讲堂”主动走进村庄社区,机关学校,田间地头开展“流动讲堂”活动,以此激励更多的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2019年至今开办讲座150多场,服务群众达20000多人次。 

image003

适时举办“爱心学堂”活动,从2019年开始,镇文明实践所和镇文化站每年寒暑假都组织返乡大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根据每个贫困和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辅导活动。 他们根据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按照每个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在辅导孩子完成暑期作业的同时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舞蹈、音乐、英语、美术等,同时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爱心学堂”的举办不但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一个展示平台,也使贫困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有所收获,及早树立他们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image005

从2019年夏天开始,每年7月到8月的盛夏时节,游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镇文广站都要组织民间非遗传承人、文化带头人和文化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灵璧大鼓、琴书、泗州戏、柳琴戏等表演形式走进村庄社区、田间地头开展纳凉书场暨非遗进乡村活动。做到哪里有人纳凉哪里唱,活动不仅宣传了政策,传承和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深入百姓,契合百姓生活习惯和精神需求,丰富了群众的农闲生活,凝聚了群众的懒散之心,唤回了群众曾经的记忆,激起了群众健康上进的信心。 

image007

“流动书箱”,每到农闲季节的周末,游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镇文化站都要组织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和文化志愿者骑着电动车,将各类书籍分类装在便捷的书箱里。走村串户上门给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送去读物,同时为农民种植,养殖大户送去最新科技资料,较好地满足了全镇群众的文化科技生活需求,真正将文化种子播撒在农村各个角落,让缕缕书香飘进乡村千家万户。 

image009

疫情防控期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镇文化站积极组织文艺志愿者手持小喇叭,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成为活跃在乡村的“抗疫轻骑兵”。期间创作的多篇曲艺作品被制成音像资料,在全县广为传播。同时为全镇16个村编写的疫情防控顺口溜和三字经率先写入《村规民约》中,先后被《中国文明网》、《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尤传化) (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