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刘:“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擦亮基层党建“品牌”
来源: 2021-08-31 11:07:32 责编: 王素英

714875787563859352

日前,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天河村被合肥市委组织部授予2017-2020年度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称号。近年来,该村党总支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村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推进“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党建 “一抓双促”总体要求,实行“支部+电商+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索“三治”融合,搭建“一约三会六组”组织框架,凝聚合力、乘势而上,着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群众、乡贤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实现党建、集体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项事业商共治共管,全面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1

对标看齐,基层党建“工作实”

该村围绕建设实干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精准发力,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强化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让党员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带头人。制定《党员百分制量化考评办法》,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办法。落实 “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主题党日等党内制度,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倾向,过好党员“政治生日”,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每年“七一”组织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党员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该村还发挥“互联网+党建”作用,依托学习强国、远程电教、支部微信群等载体,引导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积极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双培双带”等活动,紧密结合村级发展、重点工作开展,激发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疫苗接种、经济发展、重点工程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

选优培强,班子队伍“素质硬”

天河村党总支部针对“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扎实做好干部选任工作。2017年以来,天河村“两委”新选派任用5人,其中40周岁以下4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女性3人。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年轻干部、返乡大学生进入村班子队伍,使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成天河村班子队伍“新主流”,为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好”

该村推行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法,让基层党建有声有色。

“一核心”:以筑牢党在农村的根基为出发点,着力提升党组织领导村组织、总揽村级事务的能力水平,推进“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大幅提升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

“两委会”:坚持党组织领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完善“两委”会议制度,对涉及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两委”会议讨论通过。

“三统筹”:党组织统筹指导村民自治、村级经济组织运作、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提高村级组织运作水平。

“四公开”:村内支出严格按照区、街道相关规定执行,在重大决策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增推承诺事项公开、决策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群众意见公开,建立项目建设全程公开制度,进一步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

“五监督”: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上级监督、内部监督、制度监督、平台监督、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确保正确行使权力。

2

因地制宜,经济社会“质量高”

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发挥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文化禀赋、地理特色、自然资源等,天河村因地制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10月,在前期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天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合肥市首家从市农业农村局领取营业执照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当年实现营收53.74万元。2020年天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订单农业、项目承接劳务、水产养殖等抢抓电商发展契机,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实行“支部+电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再次实现50万营收,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2020年共带动辖区劳动力50余人次,集体经济的发展使群众增收的同时又壮大了集体收入。目前,天河村自主生产的芸和生态大米已在京东商城、徽采等电商平台上线,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品牌化、产业化。

务实高效,群众满意“口碑好”

重点项目保障扎实有序。引江济淮、美丽乡村、塘小河景观绿化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有序,完成拆迁48户,土地征收315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成效显著,建成道路14条,总里程21.5公里,进一步完善了辖区交通网络,增强天河村交通承载力,有效改善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稳步提升,2020年底32个村民组“改水”工作全面完成,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用水安全。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改善。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村庄保洁,推动垃圾分类试点。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逐步推动全域开展,现美丽乡村及村委会周边污水管网铺设正有序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主动争取体育文化项目投入,配套部分资金,对文化广场建设安装了运动健身器材,道路安装路灯。完善农家书屋,组建了广场舞蹈队和羽毛球队,举办乡村春晚,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每年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大力弘扬文明乡风。(通讯员 陈佳佳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