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湾镇庙李村花生脱果场,9月1日,早上8点就排着长龙队。
灵璧县黄湾镇为严防花生秸秆在田间发生焚烧现象,在村村设建花生秸秆集中回收场,免费为群众提供花生脱果,对脱果加工后的秸秆,有序回收堆储,向养殖场(户)出售,既节省群众劳动量,还为提供脱果加工经营者谋取较高的收入,彻底避免到处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实现绿色秋收。
黄湾镇是传统花生生产大镇,一直保持年播种花生在2万亩左右,为了减轻群众劳动强度,避免花生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近两年来,镇委镇政府首先在部分村推行花生统一集中脱果试点,逐步向全镇村村推开,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群众所欢迎。今年,全镇14个行政村,村村都建立起花生脱果加工场,对群众从田里拉来的花生,免费给予脱果,回收秸秆,有序储藏,待向养殖场、户出售。这样,不仅为农民大大减轻了花生在堆和摘劳动上的强度,还特别加快花生收获的进度。一大四轮机能拉一亩花生,仅仅只用半个多小时,就把一袋袋花生果脱出来了。如果用人工摘,足够一人摘3天量。所以,每到收获花生季节,群众拉去脱果的四轮机,都排着长龙队在等待,经常是机器隆隆响通宵。
对于申办花生脱果加工场的专业户和经营联合体,镇、村都给予大力支持和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帮助申请贷款,购买配套机械,帮助调整场地,组织电工给予通电。村组还帮助实现通路、硬化,便于车辆出入。并利用好宣传平台,宣介花生秸秆出售信息,使大量的养殖户开车上门购买。被粉碎后的花生秸秆,可都是香饽饽,是牲畜和羊最爱吃的饲草,可以储藏常年喂养,每市斤卖到0.2元以上。如果压缩加工,就成为牲畜的高级“饼干”,价值更高,是大型养殖奶牛场的抢手货。
镇委镇政府正在进一步谋划,做好花生果(仁)和花生秸秆深加工的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延伸花生这一宝贵资源的附加值,拉长绿色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让广大农民的小花生,变为家家户户增收的“金豆豆。”(刘万广 许林)(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