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灵璧县首宗“标准地”挂牌出让,项目地块为灵璧县2021工业-12号地块(汉浩智能设备制造项目用地),位于经济开发区北部开发区长江路北侧、红石山路西侧,总面积219.8亩,开创性实现了灵璧县土地转让由“生地”转向“熟地”,这是灵璧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新举措,也是灵璧县“标准地”改革工作的最新成果,是宿州市首宗“标准地”出让。
“标准地”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环保标准、能耗标准、规划建设等控制性指标要求进行土地出让的工业用地。拿下标准地以后,企业将与开发区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作出信用承诺。企业严格按照协议承诺内容建设,开发区根据其承诺践行情况、竣工验收情况、达产成效、环保指标、能耗指标等指标体系进行事中监督,并根据承诺践行情况落实各项奖惩举措。
为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灵璧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建立“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流程,积极构建有特色鲜明、公开透明、规范简明的新型项目建设新模式。灵璧经济开发区自2020年开始启动区域评估工作,已完成规划环评、区域能评、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评估、水资源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文物保护评价等9项区域评估工作,评估成果供入驻企业免费共享共用,确保实现“拿地即开工”,极大缩短项目手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为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发区还印制项目建设流程指南、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提供从前期项目咨询、项目辅导到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竣工验收等全流程服务,实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站式服务、一帮到底”,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灵璧的信心。
下一步开发区将加大“标准地”项目的监督监管力度,严格对照事前承诺和指标体系开展项目审核验收,严格兑现奖惩,倒逼企业提高效能,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与长三角城市实现体制机制上的等高对接,进一步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汪洁洁)(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