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委员“四进”品牌 广泛凝聚人心共识
来源:江淮时报 2021-09-18 14:41:51 责编:曹昱 郑亮

IMG_3819(20210918-114533)​ 

七年来,六安市政协连续开展委员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四进”活动,宣讲政策、解疑释惑,助学助产、解决难题,讲述政协“好故事”、传播委员“好声音”、反映群众“好意见”,为广泛凝聚各界思想共识,发挥了政协独到优势,作出了政协独特贡献。

陈家本

六安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陈家本

一是进企业,当好“政策宣讲员”。稳企业、保民生,一直是我市政协助力改革发展大局的重点,为此,将工商联、经济、农业、科技科协等界别,分别划分成立3—5个委员履职小组,由界别召集人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每年开展1—2项针对性强的活动,如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惠企政策宣讲等,为破解企业重难点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受到企业界一致欢迎。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困难重重,市政协迅速行动,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组织熟悉经济工作的界别委员深入茶叶、文旅、食宿、商贸流通等63家企业走访调研,宣讲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并与企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探讨应对措施。通过宣传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政策,帮助茶企对接信贷资金8000余万元。

二是进学校,当好“思想辅导员”。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发挥界别委员作用,与民盟六安市委结对共建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光彩小学,由部分教育体育界委员和民盟盟员组成志愿服务小组,联合开展“同心•烛光”送教助学活动10次,筹集帮扶资金5万元,培训教师160余人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在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种子”。以此为示范,近年来,市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共青团青联、妇联、教育体育、科技科协等界别委员履职小组,深入各县区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暑期安全自护、近视预防宣传等活动30多次,为1万余名学生送去知识“套餐”,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受到教育的学生纷纷表示,将来一定好好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三是进社区,当好“矛盾调解员”。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情况直接影响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2018年以来,市政协连续三年开展主席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情况,并组织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等界别委员小组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推动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交叉路口改造和人行道路路灯设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5个。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结合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批示办理情况“回头看”等,组织委员深入结对共建社区开展现场协商;各县区政协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织为依托,组织委员就近就便下沉到社区,参与“板凳协商会”等基层微协商活动695次,化解矛盾832个。通过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助群众解开了一批心里疙瘩,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四是进农家,当好“民情联络员”。为“让委员走进群众,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我市政协坚持把服务群众与宣传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主席会议成员带头经常深入脱贫攻坚帮扶村和帮扶户、美丽乡村联系点,引领委员结合岗位职责、专业特长、行业优势,走进贫困地区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等爱心服务活动300余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协组织履职“温度”。同时,发挥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优势,针对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苗头性问题、建设性意见,通过政协渠道及时向上反映,切实把群众声音“带上来”。2018年以来,市政协委员共开展入户宣讲15600余人次,以提案、大会发言和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群众诉求700余条,协助党委政府回应社会关切、做好正面引导和舆情稳控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润物无声式的“潜绩”工程。我市政协用好、用活报纸、电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将“麦克风”“摄像头”对准基层,深入挖掘政协履职亮点和委员履职风采,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做到“力量跟上、笔墨跟上、镜头跟上”,牢牢把握宣传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2018年以来,策划刊播52名委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发布各类图文信息2500余篇,阅读量40万余次,在省级以上媒体刊播稿件247篇。连续4次荣获全省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凝聚共识工作,重在方向引领、难在内心认同、贵在形式创新、成在善始善终。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协宣传思想工作方向,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方向、道路、旗帜、共同目标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突出政协的界别特色,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政协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三是必须搭建传播共识的平台载体,助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发挥强信心、聚民心作用。四是必须在“常”“长”上下功夫,通过常态化开展、长期坚持,把有效管用的方式方法积淀成履职品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