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东区是国家级脱贫攻坚重点帮扶(县)区,精准脱贫攻坚战历经八年终获全胜,全区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10731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颍东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雷振
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区政协党组坚定地把履职的着力重点向脱贫攻坚聚焦,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统领政协履职的主抓手,以党的建设的有力引领助力脱贫攻坚的有为有效。区政协党组统筹谋划、机关党支部组织实施、党员委员和机关干部示范引领、其他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跟进,形成了区政协助力脱贫攻坚的基本格局。在此格局下,区政协党组班子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定点帮扶,安排德才兼备的机关干部担任冉庙乡新阳堂村第一书记主抓脱贫,形成了全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共同为贫困村、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的生动局面。朱永艳等委员向贫困村捐款9万余元,李卫平等委员为贫困村捐赠价值2万元的路灯,还有很多捐款捐物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儿童,在颍东的乡村大地上谱写了一个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守望相助的政协故事。2019年,区政协机关帮扶的贫困村冉庙乡新阳堂村贫困人口847人脱贫,区政协机关被授予“阜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包保单位”光荣称号;2020年,区政协机关帮扶的该村实现88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为全区如期实现“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8%以上”的高质量脱贫目标贡献了政协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区政协党组班子和领导班子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到所联系的乡镇村组、扶贫车间督导帮助疫情防控,认真调研指导扶贫企业(车间)、农业合作社、农户家庭有序复工复产,同时组织政协机关干部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并踊跃捐款捐物,李宁、凡登波等45名委员共捐款18.9万元,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政协的责任担当。贫困村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政协的各种协商建言平台更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依托这个主战场,围绕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开展有序协商和民主监督。
党建引领履职,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累累硕果,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党的领导是政协履职务实有效的根本政治前提。正是颍东区政协党组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协履职的各方面、全过程,才有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制度规范,把党的领导落具体。在历届区政协打下的制度基础上,区政协党组又紧密结合新时代政协工作担负的使命和面临的课题,积极争取区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区委政协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分工方案》等重要文件,为政协履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完善的制度规范,让党对政协的领导抓手更有力、形式更有效。
二、落实主体责任,把党的建设落具体。区政协党组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持党组书记带头负责,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明确一名党组副书记专抓党建工作,承担分管领导责任,各位党组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同政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完善出台《区政协党组议事规则》《区政协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制度,不断完善住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制度,以健全的制度促进责任落实。
三、思想政治引领,把融合互进落具体。始终把党的理论政策学习作为政协履职的头道工序,完善会议和学习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政协机关、政协委员学习的相关事项,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贯穿全年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召开民主生活会、严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坚持党员学习活动日等,党组成员带头过“双重组织生活”,组织委员及机关人员赴市廉政教育基地以及延安、金寨等地接受党风廉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把学习教育成果运用到履职实践之中。(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