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青少年体校:深化体教融合 建竞技人才和体育教育发展基地
来源: 赵坤龙 岳远轮 2021-09-24 09:39:24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砀山县青少年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作为一所以体育中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的十二年制学校,把学科教学与体育训练融合,促学生文武并进;把学科教研与训练技术研究融合,促文化教学与体育专业协同发展;把体育人才培养与体育教师技能培训融合,促体育竞技与体育教育共融发展。

管理创新,教师文以载道,教练武以养德

文化课按部颁标准开足开齐课程课,班主任、教师注重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习惯的培养;体育训练设有武术套路、散打、拳击、古典跤、中国跤、柔道、跆拳道等项目,教练员侧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武术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建有“体教共研群”,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均由相关包保教师、教练在群内交流、探讨解决办法;不能及时反馈的,由包保教师或教练跟进处理,当日值班人员负责督导跟进。现在的砀山青体校,有16个教学班、15名教练员、48名文化课教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学生685多人,已经是“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宿州市竞技体育先进单位”“宿州市特色学校”“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暨特色创建先进集体”、“教科研先进单位”。

文武并重,文化因材施教,武术科学训练

鉴于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学业基础较薄弱,立足学情实际,放手让老师整合教材。因才“设计”,从学生学业实际出发,编写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因才“教学”,通过“引领课”“示范课”“课堂教学大奖赛”等不同形式,引领教师发现并适用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才“评价”,以“能学会、学的好”为标准评价课堂教学,以达标测试为主抓手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多渠道聘请业务素质高、竞技能力强的优秀教练员。2016年聘用了荣获全国青年赛第三、安徽省十运会冠军的王永利、拥有本科学历、荣获安徽省锦标赛剑术亚军的汪胜男,担任武术套路教练员,有效地提高武术项目竞技水平。多渠道发掘运动天赋学生。每年两次深入全县中小学,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多年的独特视角发掘天赋学生,为体育竞技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精细化、处方性设计训练计划。详细制订年、月、周、日训练计划,精心做好阶段训练,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对于比赛,教练员赛前有计划、赛后有总结,力求知己知彼的同时,努力挖掘与发挥自身优势,制定新的目标以加强管理与训练。

发展竞技,输送优秀队员,培养高学历人才

积极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积极与省体工队或体院对接,利用暑期积极组织校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赴省体工队、上海体育学院竞体校进行封闭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战术和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自2014年以来,已累计向高级别体校和专业队输送优秀队员210余人,累计获得金牌84枚、银牌122枚、铜牌198枚,砀山县人民政府也因此多次受到宿州市人民政府的通电嘉奖。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打开学生学历进步天花板。2019年,与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3+2”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合作办学协议,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前段人才培养层次为中专,学制三年,在砀山县青少年体校培养;后段为高职大专,学制二年,在安徽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自2014年以来,通过全国体育单独招生考试已经考取本科148人。

未来,砀山青体校将继续以砀山县“中国武术之乡”成果为传统文化基础,以有运动天赋并喜爱运动的学生为主要生源,深化体教融合,挖掘与培养更多专业竞技人才,创新与推广更多体育教育技术和体育课目,为砀山体育竞技事业和砀山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扎实的探索。(通讯员 赵坤龙 岳远轮)(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