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李庄镇:“四个围绕”办实事 提高群众获得感
来源: 唐恒浩 李艳龙 2021-10-08 10:13:53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砀山县李庄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坚持“四个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办实事。李庄镇积极围绕营造良好生态提升幸福指数办实事,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镇”为抓手,加强生态景观培育,提高发展“含绿量”,积极打造县生态文明示范的靓丽名片。一是打造600余亩绿化苗木基地,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优先使用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不断扩大苗木种植面积,种植娜塔栎、红叶石楠、国槐、法桐、白蜡近20万棵树苗。二是将环境整治“五清一改”与美丽乡村、土地复垦等工作相结合,对各村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原则,逐个进行高标准治理,不断提升群众居住环境,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三是以“五小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利用房前屋后等闲散土地资源,开展特色“种风景”活动,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田园村庄和群众增收一举双赢的目的。今年以来,全镇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0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200余口,10余公里;清理乱搭乱建200余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00余个,全面改善农村面貌,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该镇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决策,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防范返贫致贫管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集中排查工作,持续巩固住房、医疗、教育、安全饮水工作成果。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员432人,对辖区内所有农户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对因突发情况造成家庭困难的农户,综合评判,实行动态监测。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保持原有帮扶人和联系人基本稳定,及时调整优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坚持分类帮扶,对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意愿的群众,坚持以“扶”为主,帮助其发展产业或务工就业;对无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或患有大病的困难群众,坚持以“兜”为主,落实临时救助,强化兜底保障。三是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强化项目管理和效益发挥,聚力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全镇共谋划项目56个,总金额2692.7万元,依托扶贫资产管理,全面发挥经营性扶贫资产效益,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可持续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牢靠的物质基础。

围绕民生工程建设办实事。一是听民生,集民意。在民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出谋划策,鼓励群众在民生工程管理实施、建后管养等方面建言献策,强化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找差距,真正做到民生工程实施效果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二是办实事,出实招。创新民生工程工作模式,以开展“安康码”应用民生工程为契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工作,鼓励和引导群众使用支付宝、微信、皖事通等平台办理业务,提升群众办事效率。三是解民忧,见成效。制定各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进度表,推动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截至目前,该镇民生工程工程进展顺利,全镇低保1635户,2597人,发放资金907.09万元;五保户234户、249人,共发放资金102.7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876人,发放资金102.72万元;孤儿救助21人,发放资金20.68万元;享受高龄补贴1213人,发放资金35.47万元。工程建设类农村危房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厕所改造等部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李庄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员作用,着力提高农村治理能力。让党员成为社会治理的“主心骨”,让“劳动创造财富”“奋斗带来幸福”“弘扬孝善家风”等观念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开展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反邪教、禁种铲毒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等宣传活动开展8次,出动宣传车70余车次,书写墙体标语和条幅270条,各种挂图50多幅,发放宣传资料12500多份,宣传手册1100本,推送各类综治与信访信息850余条,开展普法宣传“六进”6次。有效发挥镇村综治中心、镇调解中心和镇派出所的作用,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2起,成功化解179起;借鉴“枫桥经验”,利用“三说一听”工作法,化解基层矛盾和信访积案42件,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和隐患17处,解决群众生活生产实际难题135人次,全镇达到秩序好、发案少、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效果。(通讯员 唐恒浩 李艳龙)(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