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只有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才能真正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近年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代表机关”的职能定位,切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融入代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宿州新篇章。
不折不扣抓落实“高站位谋划”把准履职方向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近年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作用、推进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坚持在“不断健全制度、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履职培训、创新活动组织、改进督办工作、提升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狠下功夫,工作方式方法和代表履职实效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升,代表工作逐步走上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为使代表工作更加符合党的要求、回应人民期盼,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要求,突出代表的人民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着力优化调整代表结构,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的权利,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思想上高定位,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人大工作的具体化、现实化举措,及时总结四年来的履职成效和有益探索,高标准谋划部署未来五年各项工作,明确了履职方向和重点。第一时间广泛号召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系统、深入、持久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以学习成果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连日来,全市近万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迅速响应,积极参加所在单位、代表小组或乡镇人大主席团集中学习研讨活动,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有力地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触角”深入“第一线”、落到“最基层”。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自己的贡献。”驻宿安徽省人大代表、萧县龙城镇王典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峰坚定地表示。
不等不靠提素质“多平台联动”夯实履职基础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宿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围绕“民”字做足文章,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架起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代表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抓手。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职中不断探索完善代表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双联”工作制度,出台了《关于完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代表们在闭会期间按照“双联”制度和意见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确保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直通会场”。
强化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使学习培训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精心举办或组织代表参加“人大代表初任培训班”“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培训班”“代表履职专题培训班”“全省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培训班”以及“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省人大代表培训班”等高质量、多频次、广覆盖的学习培训,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提出议案建议的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更好地满足代表的学习需求,充分运用“云端”优质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加“线上”学习,收听收看《推动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提质增效》等公益直播课,切实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代表闭会期间学习提升有机融合,实现了基层代表履职培训的全覆盖。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走出一条与长三角地区联动组织代表履职活动的新路径。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分别组织驻宿安徽省人大代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主题,赴上海浦东新区、滁州、蚌埠等地开展集中视察。代表们在视察中全面对标对表、认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对策,将所见所思所想高效转化为10余篇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为推动全省特别是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代表智慧。
代表工作不仅要上接“天线”,更要下接“地气”。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推进代表小组建设作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一环,为代表搭建“开门纳谏”平台的同时,更为选民和群众提供了反映民意的“议事厅”。遵循“就地就近”的原则,把490多名省、市人大代表合理划分为6个省代表小组和31个市代表小组。同时,指导县乡人大科学划分代表小组,选优配强代表小组长,并明确代表小组活动室“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有档案、有实效”的“六有”建设规范,代表小组全天候全方位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我们是袁小寨村的村民,向各位代表反映下对采煤塌陷区搬迁补偿的一些看法,希望代表们关注,并代为向上级部门反映……”2020年7月25日上午,设在埇桥区蕲县镇的代表小组活动室刚一开门,就迎来了几位反映情况的选民。3位区人大代表和5位镇人大代表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与选民亲切交谈。对于选民反映的情况,代表们能现场解答的,当场都予以了耐心答复,不能解答的,分类整理并转交有关部门落实。仅半天时间,就有30多位选民、群众前来反映民生等方面的意见、诉求40多条。代表们通过轮流“坐班”接待选民、群众的形式,“面对面”“零距离”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让整个代表小组活动室时刻充满着温情、信任和期待。
不推不拖强作为“全过程发力”提升履职实效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宿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提升代表履职效能,切实打通了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把“人民”二字贯穿全过程,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使立法工作在理念上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选题上更加充分反映民意,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了代表和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成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渠道。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的作用,将立法调研、征求意见座谈会直通一线、直抵基层,走到了人民的“屋檐下”、开到了群众的“家门口”。2018年以来,代表们在前期走访选民、群众的基础上,向大会提交的部分议案、建议,目前已转化为《宿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多部法规。法规起草的各个环节,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布征求意见公告,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到法规草案之中,切实以民意民智提升了立法项目的精准度,延伸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宿州立法工作“链条”。
“我们在大会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治理与保护力度的议案》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转化,不仅老百姓非常满意,我们更是感到由衷的欣慰!”宿州市五届人大代表徐永生翘首称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宿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积极组织动员全市9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集中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会议审议以及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代表力量。用好人大代表化解社会矛盾这把“金钥匙”,常态化开展代表旁听案件庭审、观看庭审直播、参与诉前调解和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代表们通过全过程参与并提出评议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法院审判的透明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紧盯群众身边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意见》,促进各级人大代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高位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将具有代表性、事关民生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确定为年度监督重点,坚持主任会议成员集体督办和领衔督办,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把代表建议问题解决率作为提高办理质量的着力点,修订完善了《办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法》,推选出了31名代表履职先进个人、6个先进代表小组和7个办理代表建议先进集体。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模式,让代表和承办单位“走上”宿州广播电视台“我建议我督办”专题电视节目,将建议办理的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断结出了新的“硕果”。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深入广泛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断把代表工作推向前进。(通讯员 蔡维鑫)(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