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以“提升全域环境、聚力生态赋能”为主题、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全域整治”环境提升工程,将百村整治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环境。近日,该县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系全市唯一。
突出品质提升,绘就城乡环境“治理图”
抓城镇环境整治。结合国家园林县城、省文明城市创建,修补升级市政设施,开展居民小区杂物和小广告专项清理和城区主次干道僵尸车集中清理。新建7个临时停车场,施划停车位1083个,彻底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坚持“对症下药”,持续开展机动车、农用车、三轮车联合整治,进行“一劝二锁三拖四罚”非机动车专项整治。抓村庄清洁提升。科学制定“一村一案”,对全县自然村按照精品版、升级版和标准版进行分类整治。目前,全县已整治标准版村庄1361个,升级版村庄335个,精品版村庄67个,占村庄总数97%。抓常态长效管理。坚持“整”“治”并行,“建”“管”并重,研究制定《含山县全域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长效管理办法》,分层分类落实不同整治单位的长效管护责任。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月度考评、互查互评、明察暗访、年终总评”考评机制,加大常态化督导力度,对年终考评排名靠前和滞后的单位,严格兑现奖惩。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镇沿线道路布点,改善沿途景观风貌,打造一批以玉鹰大道、茅林路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风景道。大力实施“2242”旅游道路提升工程实施,完成S213、G329、G346等国省道干线景观提升的规划设计。完成建设全县70个省、市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5个污水处理设施,受益村庄 30个,受益人数达8000人。激发全域旅游活力。以项目为抓手,聚焦褒禅山、凌家滩两大核心资源,串联整合华阳洞、伍子胥古道、古昭关、昭关温泉,推进褒禅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加快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和运漕艺术创意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建成青舍度假民宿和大渔滩偶渔民宿,引进格林豪泰等5家品牌连锁酒店。发展城市旅游业态,玉龙湖城市广场、玉龙公园获评市级十佳夜游街区。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广“劳务+”“产业+”“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持续改善”良性循环。陶厂镇潘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重点打造大渔滩环境整治示范片区,全力谋划“北山生态农业示范带”项目;林头镇依托大彭省级美丽乡村及周边龙头产业,全力打造福山田园综合体,提升生态农业旅游魅力值。
突出提标升级,绘就文明实践“新风图”
有机结合“百村示范、全域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百姓的文明实践活动。《安徽含山:主题快闪千人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荣获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三等奖。强化顶层设计。重点打造“3+X”模式,在县、镇、村(社区)分别建成中心、所、站三级阵地,每级阵地设置X个实践点。县级,建立7大服务平台、4个文明实践基地、15个实践点;镇级设立8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志愿队伍。广泛培育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县级组建1支志愿服务总队和7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12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镇、村(社区)共组建486支各类志愿服务队,志愿内容涉及文化旅游服务、助学支教、卫生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体育健身等多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50842人,占全县总人口12.74%。创新服务品牌。坚持“小而精、精而特”,自主创新“红色小板凳(理论+文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文化轻骑兵”的形式,将爱国主义主题文艺、含弓戏等精彩演出送到群众身边,讲好讲活红色故事、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理论。“红色小板凳”自创建以来,累计开展活动近千场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唐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