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促发展齐飞 菊海共农庄一色
来源: 鲁庆元 强欢 2021-11-18 10:43:08 责编: 余红霞

初冬时节,贡菊飘香。位于芜湖市峨桥镇浮山脚下的农庄村试验田里的七彩菊花千姿百态,争相竞放。花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用金丝贡菊种植拼成的巨大金色党徽图案,镶嵌在广阔的紫菊中间熠熠生辉。时下正是采摘季节,田间地头站满了菊农,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之情。

菊花基地1

近年来,芜湖市峨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菊花支柱产业,打出“一二三四”组合拳,奏响“产业兴旺”主题曲,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一个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农庄村种植菊花历史悠久,几十年来一直围绕菊花这个支柱产业,致力做大做强,推进菊花产业经营规模化发展,按照“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打造集种植、加工、存储为一体的菊花种植基地,培育壮大菊花龙头企业,推进菊花精深加工建设。2020年,农庄村获评芜湖市特色产业示范村称号。力争到2025年底,扩大到全镇范围菊花种植总面积达到1万亩(一季菊花、一季粮油),总产量达到1500吨,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

复件 菊花基地4

培育两大基地。是培育良种繁育基地。依托南农大院校技术优势,利用先进的组培技术、扦插繁育技术及现代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建设5000平米菊种苗繁育大棚,力争优质贡菊苗普及率达60%以上,逐步淘汰传统分株繁殖方式,为菊花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种苗保障。

二是培育种植示范基地。立足菊花产业核心区,打造1000亩以上菊花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申报并获取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建成菊花产业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的样板,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菊花绿色种植。

复件 菊花基地2

依托三种技术。一是品种研发技术。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解决菊花品种不优的问题。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3年合作协议,开展菊花新品种产学研全面合作,建立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生产示范基地,6月份开始进行实验田观赏菊、茶用菊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在南农大的技术指导下,逐步引导农户树立新的种植理念,放弃粗放型种植模式,提高菊花品质。今年,该村引进南农金菊种苗9000株,观赏菊种苗13000株,培育扦插种苗28000株,并推广种植农户21户,新的品种推广逐步淘汰了传统分株苗,提高种苗的抗病抗菌性。

二是花苗种植技术。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培训,解决技术不精的问题。2021年以来,该村和三山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村局共同组织菊花种植大户150余人次外出观摩培训3次,前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鹤乡菊海园区、休宁县盐铺菊花基地、江苏省江宁湖熟菊花基地和淮安白马湖菊花基地参观学习,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栽培技术,重点突出土壤生态消毒、扦插育苗、有机肥替代、节水喷滴灌、绿色防控、秸秆发酵还田等技术的培训。种植大户们亲身体验了新的菊花科学种植技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信心、加快了种植大户改良技术的决心。

三是成菊烘干技术。建设烘干厂房解决产品良莠不齐、规模拓展空间的问题。菊花产品好不好,一个靠优良品种、种植管理技术,另外很重要的就是烘干技术。以往大部分菊农都是采用传统的土灶烧柴方法烘菊,烘干时间长、受热不均匀、产品成色差、质量次等短板。镇党委在财政困难、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8月份开始投资150万元建设烘干厂房,破解了菊花烘干技术的"卡脖子"瓶颈。烘干厂房规划分三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380平米标准厂房,配备菊花烘干设备3台,冷库200立方,400KW配电设施,今年菊花采摘期已经开始使用烘干厂房。

复件 菊花基地5

打造四项工程。一是党建引领工程。采取“支部+党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带头,农户积极响应,村党委下辖的从刘、徐俞、大冲3个党支部负责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芜湖市农庄菊花专业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跟踪服务,1名党员示范户对口联系3名菊农,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今年菊花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160亩,菊花价格比去年上涨35%,预计增产鲜花2.4万斤,菊农平均户增收 4.8万元。

二是品质提升工程。以“绿色、优质、安全”为原则,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菊花产业质量提升。推广南农大优质良种,逐步扩大贡菊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加速菊花优良株系的筛选及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到2025年底,选育出2至3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地方浮山贡菊(或农庄贡菊)系列新品种。加强菊花品牌建设,开展菊花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为菊花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供保障。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支持“三品一标”申请认定,组织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安徽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三是主体培育工程。围绕“强龙头、创品牌、促升级”,推进菊花产业经营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菊花经营主体,按照“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强带动”的要求,培育壮大菊花龙头企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基地、上项目、创品牌,发展菊花产业化联合体。拓宽菊花销售渠道,以“江南第一茶市”电商为依托,通过阿里巴巴、拼多多和抖音等网络平台,鼓励电商主体采取“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方式,加快发展菊花电子商务,促进菊花电商主体和网上营销额双提升。

四是产业融合工程。积极推进菊花产业融合发展,开展采菊、赏菊、品菊、菊展等系列活动,提升菊花产业链供应链。首先,发展菊花观光旅游。借助区位优势,兴建观赏菊文化园,发展菊花乡村旅游,沿浮山山脚打造“贡菊花康养基地”。其次,开展菊文化活动。结合江南第一茶市、龙眼湖养生谷、泊口河路亚垂钓基地、美丽乡村等项目点,举办菊花文化节、摄影展、菊乡采风、品菊赏菊等系列活动,大力推进菊文化与当地文化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鲁庆元 强欢)(审稿 程依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