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扬子鳄 转场冬眠
来源:孟明 2021-11-26 09:22:26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张勇

2021年11月21日,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为期一周的扬子鳄转场结束,8000余只扬子鳄,由工作人员保驾,从室外饲养区域,顺利转入暖房室内冬眠。

1.座落在宣城市南郊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一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繁殖研究中心,座落在宣城市城南鳄鱼湖畔,占地1500亩,这里设有库塘7座,饲养池10个,万余只扬子锷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派松林竹海,风光秀丽;湖光山色,美景如画。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古生物活化石”,因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扬子江畔而得名。上世纪70年代,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的扬子鳄,只剩下宣城地区及邻县南陵丘陵地带的不足500条,濒临灭绝。这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1972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中心。1983年,由中国林业部投资建成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种群保护、饲养、生态及繁衍的研究。至1987年,扬子鳄人工繁殖的各种技术主要指标已赶上世界水平,研究中心人工繁殖数量已大大超过野生数量。

扬子鳄保护区建立40年来,已成功繁殖扬子鳄1万余条,由于数量多,密度大,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无法像野生扬子鳄那样自主打造洞穴冬眠,为保证它们健康存活,必须通过人工手段从室外转入室内避寒。直到来年春天气温达到14度至16度时,再移居室外放养。

随着今年入冬后天气渐冷,自11月15日开始,扬子鳄保护区工作人员,便开始着手扬子鳄转场。工作人员先把一处养殖池中的水放干,池中扬子鳄完全曝露在沼泽泥中,可见扬子鳄身长均在1米多至2米内,体重约30斤至60斤左右,年龄约在10岁以上。只见一些工作人员身着防水服,缓步靠近扬子鳄,伸出一只手按住扬子鳄的头部,再把嘴巴捏住,另一只手抓住后腿部位,将扬子鳄抱起来放入铁皮集装箱内,有些大的扬子鳄则需2至3人抬起放入箱内,再由吊车把箱体吊运至转运车上,运往暖房门口卸下,经过工作人员为其认真冲洗沐浴后,方可送入暖房室内冬眠。

目前保护区正在实施扬子鳄就地越冬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改变现在每年转场过冬的方式,将免去转场中工作人员勇气和体力的付出,也可让活化石杨子鳄自由自主就近在洞穴内过冬。(孟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