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多措并举让群众就医删繁就简
来源: 刘海峰 2021-12-06 16:18:35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百姓健康高于一切。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卫健系统以泗县人民医院为“基点”和“龙头”,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关键点和落脚点,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持续发力,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为群众构建便捷的就医环境,做到让群众满意,让患者受益。

整合资源 破解“车位难”

每天上午10点前是医院车流量通行的高峰期,寻找车位成了患者及家属入院时的头疼事。为了让患者就医时“有位可停”,医院所有职工主动“让位”,院内1000余个路面停车位全部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免费使用,并在住院部花园及二期住院楼周边增设停车位400余个。

“平常周一到周三是停车最难的,今天一来发现停车位到处都是,医院把他们职工车位让给我们患者,蛮人性化的,我们方便多了。”长期住院的患者家属杨贵说道。

“每次到医院看病,至少两人出动,我负责开车,爱人负责带老人看病。”家住泗水文苑乔先生表示,岳父因心脏问题需定期到医院就诊,对停车难问题深有体会,“不仅进去难,由于车辆太多,看完病离开医院时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乔先生说,相比其它医院,泗县人民医院的停车位已不算少,但无奈车辆实在太多,而公交出行,对于带着老人来说又不够方便。为节省时间,他们放下老人后一般会开车到医院周边寻找停车位。而现在医院腾出这么多车位后,不用再担心,只需把车停到医院附近的停车场有序停放,然后直接到达门诊即可就诊。“医院推出了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很人性化,我们真是方便不少……”

据悉,在决定将职工车位让给患者和家属后,泗县人民医院还倡议全院干部职工绿色出行。同时,医院还积极和附近商场、公园停车场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职工车辆引导到社会停车场停放,有效地缓解了来院患者停车难,较好地解决了医院职工停车问题,同时还消除了医院门口违法停车的现象。

“绿色出行,把车位让给病人。”患者就诊停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医院门口道路交通也更加畅通。“有的同事干脆改骑共享单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医院周边的同事也步行上班,开车上班的同事也积极主动把车辆停放到周边社会停车场,虽然要多走一段路,但是方便了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泗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张继利说。

智慧诊疗 化解“入院难”

12月5日上午9时许,泗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一楼导医台,正在为亲属办理诊疗手续的李女士在门诊部护士长刘思雨和她的“团队”帮助下,很快办完了就诊手续。

“以前亲友住院的,交费、结算,门诊、病房,总是楼上楼下跑,费时费力。如今只在导医台引导下就全部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非常感谢医院这样人性化的服务。”李女士高兴地说。

门诊部承担着医院所有入口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另外在门诊大厅,随处可见的导医,随时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充当“临时家属”,为就诊患者提供帮助,根据病情描述准确分诊,为患者挂号陪诊,协助指引运送危重患者,为就诊患者做健康宣教,协助陪检,协助领取报告,维护就诊秩序,全天候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随时根据需要参加义诊以及志愿者活动。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不跑腿。智慧诊疗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转变理念。实施门诊服务全流程再造,整合资源,成立门诊部和住院部一楼“一站式服务中心”,可一站式办理病案复印、余额退费、票据打印、医保咨询、证明盖章、诉求服务、检验开单,只需携带办理相应业务的需要证件就可以。门诊大厅,就诊患者凭身份证,可在自助机上进行建档、挂号、查询等操作。看病就医时,自助机即可完成银行卡和微信、支付宝支付,免去排队缴费了。

“医院日均门诊量大约3000人次,在门诊信息化流程再造之前,每天单是挂号的人就挤满了门诊大厅。信息化流程再造后,患者就诊真是方便多了,门诊大楼每层都有自助机,患者可以采取自主挂号和线上预约挂号,既方便了患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快了工作流程。”该院导医台的志愿者介绍说。

医院借助信息化多渠道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自助机预约可精确到分钟,服务台提供电话预约、专家预约等服务,患者根据预约时段合理安排自己的就诊时间,减少了等待;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只为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之前没有预约系统,我们来看病不知道要排队排到什么时候。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按预约时间段到门诊,节约了很多等候时间。”市民张先生说。

医院积极探索和推行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成立了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根据患者需求,医院将原来功能设置分散的预约挂号、便民服务、简易门诊服务窗口进行归类管理,给入院患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协同作战” 破解“诊疗难”

曾经,泗县的患者前往上海、南京等地求医是常事。泗县人民医院在全面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优质便捷”让患者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当初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的,没有想到在泗县人民医院也能做这样的手术。”来自江苏泗洪县的77岁患者老马兴奋地说,他告诉笔者,自己在泗洪某医院进行头颅CTA检查,提示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左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存在左侧椎动脉向右侧椎动脉盗血现象,需要到外地就诊。考虑去上海或南京等地就医,路上堵车及到院后排号预约等不确定因素会加重病情,便考虑就近治疗。老马在家人陪同下入住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于12月2日晚上行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开始尝试行股动脉入路开通困难。通过北京航空总医院驻点专家现场研判及上海长海医院教授远程实时会诊,果断采取右侧肱动脉入路完成该项手术,该患者经肱动脉入路联合股动脉入路完成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该手术填补了本地区空白。而这只是泗县人民医院在加强技术支撑的一个缩影。

“百姓受益就是我们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我们不仅要加大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同时要在人才引进上下足功夫,真正把泗县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医院示范样板。”泗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文武说。

既授鱼又授渔,既输血又造血。2017年以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先后派出七批23个科室49名专家对口帮扶泗县人民医院;2019年8月31日,北京航空总医院和泗县跨区域医联体合作揭牌签约仪式在泗县人民医院举行;2020年5月9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对口帮扶医院揭牌。同频共振、同向聚合,开启了泗县人民医院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新征程。

如何利用好知名医院的专家优势,做强医院自身的学科建设,这是医院医改创新诊疗方向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2021年是泗县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的“元年”,泗县人民医院党委紧盯“十四五”既定目标,全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抢抓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战略机遇,全面实施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智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和“6S”管理;加大与长三角地区大医院或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借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和北京航空总医院的技术支持,健全一级诊疗科目,完善二级诊疗科目,病区从26个增至28个,床位增加至1500张。与此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人才梯队。根据医院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简化招聘程序、给予安家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优秀人才来院,选派各类优秀人员进修学习或短期培训,根据群众就医需求大力推动新技术、新方法、新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五大中心”建设和院前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以“互联网+医疗”模式为主要思路,加强HIS系统、电子病历整体改建;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床边结算、手机远程实时会诊业务。院党委把规范化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党建重点工作,根据工作区域,结合党员岗位、特长,设立特色党小组,以持续改进行业作风、不断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为主线,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党小组,实现了新技术新项目的井喷式增长。通过“借梯登高”模式为泗县人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做有品质的医疗,做有温度的医者。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宝军表示,让群众就医时“不撇嘴”,把群众就医“咧嘴笑”的事干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愁难盼”为导向,在多种措施的联合推动下,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温度、深度和力度。(通讯员 刘海峰(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