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来源: 惠善达 2021-12-13 15:15:08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泗县紧扣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全程高标准、全面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于12月10日在全市率先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握稳“方向盘”,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首次与县乡党委换届同年开展,大部分乡镇班子都是全新的,了解村情、把握选情几乎要从零开始。”泗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韩昌盛说道。

为破解这一难题,泗县抓住三个重点,凝聚攻坚合力。突出党的领导,县委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各乡镇党(工)委书记全部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对换届事项亲自调度指导。突出一线督导,组建由至少1名县领导任组长、7家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换届工作指导组,向16个镇(开发区)分别派驻,参与换届政策指导和问题处置。突出精准指导,先后编印2份《操作指南》,制定9幅《流程图》,将换届流程细化为10个阶段67个环节,下发50期《工作提醒》《政策解答》,举办培训班81场5700余人次,精准高效推进换届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本次换届顺利实现学历水平升、女性比例升、交叉任职比例升、平均年龄降“三升一降”的换届目标。

下好“先手棋”,夯实筑牢换届基础

“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换届环境,我们按照县委部署,通过干部走访‘清底’、集中整顿‘清障’、全面审计‘清账’、宣传教育‘清风’,狠抓隐患排查整顿。”大路口镇党委书记骆松说道。

为打好“提前量”,泗县紧紧抓住“临战备战”关键阶段,以“四个坚持”筑牢换届根基。坚持“解剖式”调研,组织203名县乡干部对包保镇村开展走访调研,逐村建立台账,确保基本情况、班子运转、党员现状、人选储备、群众诉求、风险隐患“6个清楚”。坚持“点穴式”整治,对2018年以来摸排整顿的33个软弱涣散村开展“回头看”,对今年摸排的14个重点难点村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实行“五联同治”,“一村一策”完成整顿。坚持“穿透式”审计,围绕“三资”管理、重点工程、重大支出等内容,对全县187个村(社区)1258名干部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严防选前“突击式协议”、“不正当报账”、“临时性花费”等行为。坚持“立体式”宣传,通过先锋网、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宣传换届政策、人选标准、纪律要求,着力提高宣传覆盖面。通过印发《一封信》《政策明白纸》《纪律提醒卡》《违法选举案例摘编》、发放三联单等线下方式,加强对重点人员教育动员,不断提高宣传精准度。

选好“领头雁”,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我深感荣幸与压力,一定千方百计地把人心聚起来、产业做起来,让村子更美、村民更富。”山头镇钓台村31岁的王宇,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本次换届中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据了解,泗县聚焦“双好双强”条件和“十不选”情形,严把资格条件,“下深水”选人,实现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拓宽来源提动能,通过公安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人社局、团委、妇联以及驻村工作队等“六个渠道”,坚持好中选优“留”一批、就地取材“选”一批、广开门路“引”一批、因地制宜“派”一批,不断优化“两委”班子结构。本次换届中,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415名。强化标准保质量,严把党组织书记入口关,向“好人、高人、能人”广撒“英雄帖”,把信念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品行好作风正的党员选任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委先后6次召开常委会、调度会、推进会,就“两委”换届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进行专题安排,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配强。高线选人“一肩挑”,新一届党组织书记队伍中,80%以上是种养大户或致富能手,具有较强的带富能力;6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全日制本科4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40%以上为退役军人或曾在外务工创业,具有较宽的发展视野。新任书记有能力、有威望、有胆魄,在县乡提供的实践平台上,用实绩赢得了群众信任,本次换届,全县187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

架设“高压线”,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这次换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严’字,哪些‘高压线’不能碰,村部的公告、门口的广播都讲得得一清二楚。”黄圩镇刘宅村村民委员会委员徐静说道。

泗县坚持纪律承诺在先、风气监督在先、矛盾化解在先,确保换届选举风清气正。组建观察团,邀请6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五老组成换届观察团,划分为16个观察组,对换届工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领域观察监督。严格大审查,实行县级联审“48小时办结制”,乡镇初审后,县换届办组织18家单位迅速开展联审工作,48小时内向乡镇反馈审查结果,共计反馈25批次,取消16名候选人资格。下发交办单,搭建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安排专人负责信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当天移交、限期办结、动态清零,统筹做好信访人思想引导和失实检举澄清工作。

写好“后半篇”,迅速进入“实干模式”

“我向镇党委提出卸任的想法后,上级领导好几次上门看望我,跟我谈心,现在县里又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机会,让我们深受感动、倍感温暖,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村里多做事情……”黑塔镇倪姚村卸任老支书张礼龙这样说。

职退心不退,岗离志不离。泗县出台了《退职村(社区)干部关心使用办法》等文件,对因年龄到届不再提名的正职干部进行安置,采取“挂、转、派、任”4种方式,即上挂镇直三革办等临设机构,转任村务监督等管理组织,派驻集体经济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担任小组长等职务,让退职干部继续发挥余热。

“在前期的走访中,我们发现东郭庄到朱祠堂的村组道路年久失修,路面破败不堪,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我们新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一条全长3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大庄镇朝阳村新任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康丽说道。

上马就干、马上就办。泗县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以“集体经济大攻坚、基层治理大提升、民情民意大调研、基础设施大建设、在外人才大联谊”为抓手,全力推进“开门一件事”,实现了换届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干部选好,更要管好。泗县着眼加强对“一肩挑”后村级权力监督,完善“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平台等监督机制,构建了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构架,为建设“强富美”现代化新泗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讯员 惠善达)(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