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品牌 助发展 提效能 聚共识
六届市政协打造“协商亭好”品牌纪实(上)
2018年以来,六届滁州市政协坚持“三心两进一流”工作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导向,打造资政建言精品,提升专门协商机构效能,探索基层治理路径,培育政协协商文化,逐步形成了以打造“协商亭好”品牌为引领,以深化“两项改革”为重心,以提升协商质量、完善协商机构、培育协商文化为支撑的“123”工作体系。
2021年4月23日,《江淮时报》以《构建“123”工作体系 打响“协商亭好”品牌》为题,报道滁州市政协推进协商民主品牌建设。
一份文件
诞生了“协商亭好”品牌
2021年4月,中共滁州市委出台《打造“协商亭好”品牌 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这既是市委对六届政协的有力支持,更是新的要求,这标志着滁州政协工作将从“提质量”向“创品牌”迈上新的台阶,“协商亭好”正式成为滁州政协工作的品牌形象。
四年来,市委把加强政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召开政协工作会议作部署提要求,每年出台文件给予支持,推动六届市政协朝着擦亮品牌的目标坚实前进。
2019年7月11日,省政协主席张昌尔来滁深入琅琊区古道社区调研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工作情况。
品牌价值
体现在对协商质量的不懈追求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过程中,滁州市政协始终把提质增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打造年度资政会品牌。跟进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会同市委、市政府共同谋划精选资政主题;政协领导班子全心投入,调研组省内外多次调研论证、反复多轮打磨报告;市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市直部门参会。先后围绕“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民营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要事专题资政,一批建言被纳入滁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
2021年6月30日,市政协召开“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资政会。
2021年6月,市政协牵线搭台,邀请浙江义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专家到滁实地调研把脉,为专题资政会提供智力支持。
打造提案领衔督办品牌。建立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督办提案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就“长三角全域旅游”“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滁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等提案亲自过问,连续4年专题调度、召开办理协商会。在示范带动下,各县(市、区)实现领衔督办提案全覆盖。四年来,共收到提案2192件,立案1555件,办结155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
2021年11月15日,市委书记许继伟召开领衔督办市政协一号提案办理协商会,专题协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12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劲召开“关于加快推进滁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擦亮“大讲堂”品牌。“社情民意大讲堂”是从五届市政协手中接下的“接力棒”。四年来,六届市政协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实时跟进社会热点话题,就防疫、创城、扫黑、抗旱、防洪等开展电视讲堂、网络讲堂、居民家门口讲堂总计64场,编发《社情民意》专报107期,推动一批民情民意被直通车传递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省政协副主席郑永飞充分肯定大讲堂质量越来越高、协商成效越来越好。
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中科院院士郑永飞每年都来滁州参加“社情民意大讲堂”。
品牌基础
源自于专门协商机构的不断完善
有效的制度规范、流畅的运行机制是品牌得以长远发展的保障。四年来,市政协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修订政协协商规则、专委会通则、提案工作细则、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推动政协工作短板更好地解决,充分展现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
实现“两个全覆盖”。以党建引领政协履职,开展了“一入四建”工作,实行全员入委、成立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建立委员联系机制,实现了政协系统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破解“两个薄弱”难题。积极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部署,两次牵头开展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问题全市大督查。目前,市、县两级均将政协机关列为同级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县两级党委统战部部长均兼任同级政协党组副书记;政协机关力量有效充实,全市政协系统领导力量、工作基础、履职网络得到了有力加强。
2021年5月26日,省政协副主席刘莉率省政协调研组来滁,就市县政协“两个薄弱”(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2020年6月,市政协协助市委赴8个县(市、区)开展落实“两会四文”精神情况督查。
品牌文化
厚植于协商共识的广泛凝聚
六届市政协始终把涵养协商文化作为打响品牌的重要支撑。几年来,在崇尚学习、鼓励“微协商”中,“协商亭好”理念逐渐深入基层、融入民心。
讲好滁州故事。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整理出版《滁州解放战争史料选编》《滁州土地革命史料选编》,编辑出版《皖东文史》第15、16辑,以滁州文化涵养协商文化。
建设“书香政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鼓励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组织市政协全体委员加入省政协网上书院,开展“协商亭好·网上读书活动”,活动期间,累计交流发言35万人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学习专报9期。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发帖勉励“发扬建党精神,争取更大光荣!滁州加油!”市委书记许继伟批示:“协商亭好·委员网上读书活动”体现了政协特色,展示了委员风采,所提建言很好。
推动全城协商。委员们走入基层一线、深入社区村居,就老百姓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与社区、有关部门一道协商议事、协商解难。四年来,累计化解困难群众子女入学、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充电桩、贫困户安置、房屋办证等难题500多个,“协商亭好”氛围日渐浓厚,成效逐渐凸显。
目前,全市113个乡镇(街道)实现“协商亭好”形象标志全覆盖,全市政协委员积极宣传践行“协商亭好”理念,民主协商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