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砀山县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大力开展智慧学校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师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缩小了城乡数字化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全面提升了全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该县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建设支持远程互动和本地互动的智慧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二是建设支持智能推送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智慧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开放式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三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据统计,该县2019年投入资金约1900万元,完成34所农村教学点、15所乡村中小学及11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2020年投入资金2400万元,完成28所农村教学点、32所乡村中小学及6所县镇学校智慧学校建设;2021年,投入资金4782万元,由市教体局统一招标,现已完成全县109所未建智慧课堂学校安装任务,已实现智慧学校“全覆盖”。
该县推进常态化应用。已建设完成的智慧学校,运用智慧课堂开设课程科目不少于3 门课,且开课总节数平均不少于6节/周。为加强教师智慧课堂应用化水平,砀山县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一是通过到校培训、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智慧课堂培训,为老师们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使教师熟练掌握智慧课堂的使用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利用教研活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媒体的应用专题培训,开展微课制作评比、各学科优课展示、交互式白板应用比赛,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三是安排学校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学习智慧校园创建的最新理念,学习外单位智慧校园创建的创新做法,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做好智慧校园的管理工作,让学校师生用起来、并且能用好。督促并指导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相关工作,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积极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展示及信息化大赛等活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等方面的培育,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讯员 李艳龙)(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