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建平践行“枫桥经验”创新邻里纠纷多元化解
来源:黄开军 2021-12-29 10:38:28 责编:于迟

邻里间磕磕碰碰,乡里乡亲间各类矛盾纠纷怎么解决?在建平,你不妨找找乡贤调解室,它或许能解开乡亲们的“心结”。让有威望、信誉好的乡贤们参与乡村治理,拓宽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路子,寻求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情,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建平镇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多元化纠纷化解促调解格局创新,实现社会的自治、德治、法治。”郎溪县建平镇政法委员王守建介绍说。

乡贤调解室、“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村民议事厅、村民评理说事点、“左哥调解室”、“管得宽调解室”……近年来,建平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发展“枫桥经验”推动多元化解工作,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乡贤参与,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

“以前调解纠纷要去镇里找政府,现在有了纠纷就在村里找左哥,他们说话有份量,公平公正,我们都服气。”在郎溪县建平镇三岔村,左哥调解室的成立受到当地群众纷纷点赞。

左哥调解室是2014年5月郎溪县挂牌成立的全县首个个性化调解室。在设立左哥调解室时,建平镇选取了矛盾纠纷较为突出、全省有名的上访村三岔村,并以左从贵个人命名的。

“调解室‘坐诊’,借助‘地熟、人熟、事熟’优势,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司法所长说,在左哥调解室建立时,建平司法所要求做到“五有”:有固定场所,有本土乡贤,有工作制度,有专人管理,有工作台账。

建平镇金牛村也在辖区率先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乡贤对农村各种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到门的优势,学习拓展“枫桥经验”成立了老娘舅调解室,推动全村五老人员争当维护稳定的“安全阀”。

“乡贤调解正是利用了乡贤威望高、信誉好,人熟、地熟、情况熟,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贴得上心,用亲情、乡情和真情解开乡亲们一个个‘心结’,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这一创新举措,是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枫桥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建平特色乡村治理的“新路子”。

除探索成立乡贤调解室外,建平镇还在镇综治中心设立“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聘请了“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以及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构建联系群众、促进稳定的新平台,积极拓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

“让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调解社会矛盾,是打开社会管理难题的‘新钥匙’,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司法所长说。

有难事急事就到“村民(阳光)议事厅” 

群众有苦衷有委屈,到哪说理?在建平镇,群众都找“百姓评理说事点”,信息员把群众苦衷有委屈带到“村民(阳光)议事厅”,大家一起来“说事”“评理”,让镇村干部帮助解决群众心中的“疙瘩”。

建平镇地处县城中心,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导致出现征地拆迁、土地纠纷、村集体资产利用等多种矛盾纠纷,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影响全镇的和谐稳定。

为此,建平镇设立“评评理,说句公道话”“百姓评理说事点”,通过“评评理,说句公道话”村民现场说事评理的方式,让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对话交流,打造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

村、社区说事评理成员主要由群众心中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公道正派的人员代表等组成,固定每周一为“说事评理日”,并且由“百姓评理说事点”信息员收集议题。

“说事评理日”,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和镇联系村干部一起,邀请法律顾问、司法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五老人员等工作成员,镇综治、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参与,创新“135”工作法,对村里的大事和群众提出的问题、矛盾、纠纷进行对话交流。

“通过‘说理’,为群众搭建一个‘有理能评、有苦能诉、有法能讨、无理难行’的说事评理平台,让群众在村里就能够将所反映的事情或矛盾纠纷说清楚、搞明白,将矛盾调解在一线,把纠纷解决于萌芽之中。”镇综治办主任徐建喜介绍说。

建平镇在创新建立“村民(阳光)议事厅”,通过“把脉”群众烦心事,搭建起党群关系“连心桥”。

“村民(阳光)议事厅”议什么呢?建平镇精忠村负责人介绍说,只要是群众的大事、小事、心事、急事、难事,都可以到这里说一说、评一评,值班干部做好记录后,及时受理归类,确保群众说事有人听,有人管。  

“村民(阳光)议事厅”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能够办理的要在第一时间办理完毕;对涉及多个部门、一时无法办结的,要向信访人说明原因、建好台账、汇总上报。同时,镇村及时跟踪,定期回访说事村民,并对村民“说事”进行结案,梳理归类,总结经验,做到“息访一件,总结一件”。

“村民(阳光)议事厅”平台的搭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得到众多村民点赞。

人民调解特色品牌响当当 

邻里纠纷如何高效化解?在建平镇北港社区有个响当当的“管得宽调解室”,致力于解决邻里纠纷,促进邻里和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多年来,调解成功的纠纷数不清,“管得宽调解室”负责人魏孟祥也成为社区居民的“知心老娘舅”。

北港社区城乡结合部,纠纷多,邻里矛盾时有发生。安置小区多,不交物业费,导致小区居住环境差。在郎溪县司法局帮助下,该小区成立了“管得宽调解室”,主要承担小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和法治宣传工作。

“调解室成员去居民家中家访,收集意见,有矛盾纠纷的时候,就主动当起‘和事佬’,让‘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司法局领导说。

如今,北港社区以民间调解组织“管得宽调解室”为特色,创建党建品牌“红色邻里”,发动社区调解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管得宽调解室”等多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了调解“1+N”模式,形成党建引领社区多维治理的良好氛围。“管得宽调解室”魏孟祥也获得宣城市“最心动法治家庭”称号,“七五”普法先进个人。

“我们将进一步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精髓,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培育人民调解优质品牌。”镇政法委员王守建说。(黄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