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弋江区政协认真执行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协助区委出台《弋江区政协协商成果办理规程》,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多层协商,广献发展良策,呈送区委、区政府专题建议报告20份,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是多元协商凝聚共识。丰富全会协商。组织高质量大会发言5次92篇,其中口头发言25篇,靶向发力,建言精准,共鸣强烈;分组协商讨论政府和法检两院等工作报告,向区委、区政府呈送意见建议185条。区党政主要领导就“大会发言”和《委员意见建议摘报》作出批示,要求责任部门认真落实。加强对口协商。围绕科学编制《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建设、西湾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实施等37项通报,围绕48个视察督查事项和20件重点提案办理,提出意见建议279条,多数建议引起重视并被吸纳。做好联动协商。配合市政协专题资政会和对口协商会,就高新区加快科创平台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等议题,撰写建言报告13份,提出建议54条。
二是专题协商破解难题。广泛征集与区党政主要领导点题相结合,产生年度专题协商议题,经区委常委会审定后实施。开展专题协商15次,征集发言材料246篇,先后有政协委员286人次、专家20人、各界代表47人参加协商。持续围绕水环境和乡村振兴开展协商。在黑臭水体整治、活水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后,又围绕“三湖一坝”美丽湖泊建设,打造城市后花园、推进乡村振兴等议题开展跟进式协商,提出183条对策建议。区委、区政府充分采纳建议,《关于实施“三湖一坝”美丽湖泊建设建议报告》被安排在区委常委会上审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打造城市后花园,推进乡村振兴建议报告》的文件,有力推动了工作。全区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和成效得到国家住建部充分肯定,为全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方案;“三湖一坝”生态湿地建设顺利推进,初步呈现美丽水乡风貌。持续追踪经济热点开展协商。“结合高新区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建成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创业孵化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专题组站位高、调研细、论证严,每个议题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50多条。持续关注社会难点开展协商。完成“加强物业管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等议题协商,形成建议报告7份,助推了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是“微协商”助推治理。大力开展“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工作,在重点社区设立“好商量工作室”17个。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加强工作室“六有”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委员,明确工作职能,强化推进措施,并对已开展的协商事项“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全区各“好商量工作室”,针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75个,开展“微协商”158次,形成解决问题的建议239条,化解矛盾纠纷53个,解决或初步解决民生问题46个。滨江社区“好商量工作室”针对高空抛物,与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合作,积极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儒林西苑社区通过协商议事,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小区顶层屋面漏水等8个难题。把政协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
(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