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以来,泗县泗城镇胡陈村驻村工作队牢记乡村振兴工作使命,迅速转变角色定位,认真开展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各项帮扶举措,充分发挥了“尖刀兵”作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突出党建“第一责任”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抓载体强化支部建设。以“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多样化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十分钟、重温入党誓词、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组织生活“党味”更浓、形式更活、实效更足。2021年以来,发展2名党员,1名计生专干进入村“两委”,平均年龄42岁,村“两委”结构趋于优化,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胡陈村先后获得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和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抓学习提升干部水平。6月份以来,先后参加市、县、镇三级培训,学习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经验做法,提升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同时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等,强化党性修养,凝聚思想共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抓制度促进规范管理。协调省农业农村厅帮助整合资源,完善好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党员活动室、乡村振兴办公室等场所设施和各项制度,努力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学习培训、便民服务、议事办事的主阵地。规范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务村务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和学习培训等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
多方合作谋发展。始终把培产业、定项目作为首要工作,在充分调研了解村情后,积极与村“两委”商讨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省农业农村厅和县人武部帮扶资金,多次前往江苏泗洪考察养殖山羊学习养殖经验技术,谋划在许曹庄建设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紧盯秸秆揉丝加工项目,力争在秸秆上做文章,为产业发展振兴添加“新动能”。突出特色强产业。立足本村85亩的果蔬大棚优势,其中连栋大棚5座,单体拱棚42座,采取“基地+企业+农户”的方式,与泗县茂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脱毒山芋育苗产业基地,带动胡陈村及周边31户承包大棚进行育苗,每亩利润达4万元,为100多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依托育苗基地,全村山芋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村企联营促振兴。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引领,以“促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为落脚点,发挥服装加工厂带动作用。通过与浙江轻扬服饰有限公司达成村企合作协议,成功趟出了一条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一举四得”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不仅带动3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还为村级发展增添“新力量”。
聚焦惠民“第一目标” 办好为民服务实事
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积极协调县民政局过冬物资,对全村33户独居老人和15户特困供养户,送去米面粮油和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元旦期间,走访慰问5名生活困难老党员、老干部,从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他们,并送去慰问金,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清单化解决“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实“1+X、X+1”城乡共建机制,结合村情实际,列出办事清单,做到服务事项清单化、项目化。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开展大排查活动,找准群众困难诉求,列出问题清单,做好排查整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目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解决土地纠纷、自来水管网损坏、老人手机缴纳医疗保险不方便等民生难题26项,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长效化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建立环境整治服务队,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对村内道路、房前屋后、沟塘河渠进行彻底清理,同时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1年胡陈村获得宿州市第三届文明村镇称号。(通讯员 季巍)(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