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霍山县级政协位于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发挥政协优势、搭建多元化民生协商平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责任重大,大有可为。近年来,霍山县政协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将工作重心下沉,让政协工作“接地气”“冒热气”;将协商走近基层,做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政治引领,营造团结和谐好氛围
把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体系夯实党建根基。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实行委员“全员入委”,深入落实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建立健全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不定期开展学习和活动,推深做实政协党建“两个全覆盖”,着力把政协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动能。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建立了政协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座谈会、委员讲堂、界别宣讲等制度,发挥了宣传新思想、传播新理念、凝聚大共识的良好作用,也为基层治理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仅在2021年,县政协相关专委会围绕“学党史 悟思想”“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发展”“解读霍山十四五规划”“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宣讲《行政处罚法》”等主题,组织开展了6期委员讲堂,10余位委员登台主讲或下沉基层现场宣讲,社会各界5000多人次参加,成效明显。
二、主动深入一线,增强基层协商新成效
把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无缝对接,采取一线调研、主席接待委员日、各类专题协商等形式,把协商现场延伸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深入现场了解“群众盼头”,让政协声音紧贴“群众心头”,把群众呼声带上“领导案头”,为协商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2020年8月,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为主题,组织农业界部分委员、全县种植业大户代表60余人,在黑石渡镇柳树店村优质有机蔬菜基地开展“政协委员送技术”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聚焦林长制实施,我们组织界别委员走进村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林长制实施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交了调研报告,县政府常务会议积极采纳调研建议,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已脱贫户兼任护林员,落实专项补助,大幅增加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生态霍山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支持政协委员组建工作室,充分发挥优势、服务群众、展示风采,如县政协委员、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县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徐守刚潜心美术创作,在大别山仙人冲画家村设立个人工作室,他认真履职、扎根基层,在繁荣书画艺术、联系界别人士、组织公益展览等方面尽心尽力,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聚焦民生热点,打造参与治理主力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思想,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减阻力、添助力、增合力。一是协商议政向民生领域集中,引导委员将提案、建言和社情民意信息议题向民生倾斜,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头等大事”,做到言为民建,策为民献。如为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组织委员进社区、入小区,听民情、察民意,并与部门协商座谈,提出了意见建议,县政府出台了《霍山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为实现全县物业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智慧力量向民生重点汇聚,紧盯烟花爆竹燃放带来的安全、大气、噪音、垃圾等系列民生治理难题,组织各界委员与相关部门面商交流,走访调研,深入建言,助推霍山县城区实施全面禁放,社会各界“点赞”支持。扎实组织开展界别活动,引导委员走进乡村社区,踏上田间地头,送政策、送理论、送服务。如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要求,组织医药卫生界委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普及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送医下乡义诊,受到基层群众热烈欢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倡导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理论宣讲、助企纾困、教育医疗、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疫苗接种、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履职尽责,积极开展办实事、做好事达1000余件。三是政协监督向民生一线贴近,进一步完善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特约监督员等多种监督方式,强化民生议题协商式监督,助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事项落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以提案办理民主评议为抓手,加大民生类提案办理力度,就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规范电动车管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类提案,组织委员集中督办,促进成果转化。围绕“推广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等议题教育民生热点,组织开展重点提案督办,相关监督建议受到县政府重视,县教育部门认真采纳,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
四、立足服务乡村,培育基层治理好帮手
积极创新载体,组建了一支长期驻扎乡村、服务“持续在线”的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队伍,为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拓展了形式,深化了内涵。一是优化人员组成。经过县委同意,县政协以群众威信高、工作积极性高、正义感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等“两高两强”为基本条件,通过基层单位或村(社区)推荐、乡镇党委审核、县政协协商决定等程序,设立了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制度,组建了一支177人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实行一聘五年,期满后重新选聘。二是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争取重视支持,以县委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制度建设的意见》,健全完善了学习培训、履职服务、经费保障、社情民意信息报送、表彰奖励等系列制度。在组织建设上,明确以乡镇为管理主体,明确乡镇政协联络组组长作为乡镇政协及民情联络员工作的负责人,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具体服务;邀请他们参加乡镇人代会或表彰会等活动,为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平台。在联络协作上,坚持县政协领导每半年走访看望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活动,建立了县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室、专委会分片联系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工作机制,宣讲创新理念,促进知情明政,倾听意见建议,汇集社情民意。在工作激励上,县政协每年给予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1个表彰名额,在每年的政协全会上予以表彰;县财政给予每人每年600元的工作补贴,调动了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成效发挥显著。多年来,广大乡镇政协民情联络员扎根基层,有效发挥了“法律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情报员、排忧解难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助推发展参政员、基层民主监督员”等“六大员”作用,被誉为县政协的“编外委员”。2021年以来,已向县政协和乡镇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近200件,部分社情民意成果已经或正在转化落地,在为民服务中展示了乡镇民情联络员的担当作为。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下符桥镇政协民情联络员张大庆,积极为东淠河湿地公园建设出谋划策,并在施工全过程做好周边群众思想工作,协助化解矛盾,助力工程顺利完工;东西溪乡政协民情联络员王建国已80多岁高龄,仍活跃在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参政议政、反映民意的第一线,深得乡镇党委政府信任和群众拥护;但家庙镇政协民情联络员胡安胜、李燕来,积极呼吁实施革命烈士舒传贤故居、农民夜校等革命旧址升级改造,目前项目选址、立项、征地、规划等工作已完成,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即将开工建设。(张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