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禅堂镇:“小民约”带来“大转变”
来源: 赵玉 2022-01-17 16:38:10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这样的丧事要是在以前要办20多桌,现在田家只安排4桌,全部是至亲亲属”参与这次执事的潘永宝给附近村上当老执十好几年了,田家的事结束了感慨地说:“这家大事简办,双方都有利,省心省力,还要节省开支至少1.5万元。还是响应村里的号召移风易俗办事好!”。近年来,禅堂镇多措并举,全盘发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打响“移风易俗”关键牌,切实建好“清廉乡村”新样板。

坚持群众参与,确保民约紧贴实际。移风易俗“难”就难在一个攀比心理上,大家伙都知道大操大办真的是劳民伤财,但都不愿意从自己开始。万一降了标准,移风易俗推广开了还好,万一推广不开就得有人在后面说三道四了,在村里落笑话。为将村规民约抓长抓常,凤河村同步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定期召开红白理事会暨乡贤理事会专题会议,把重点工作纳入集体会商,确保民约紧密结合村情和礼仪传统。

坚持正面激励,确保民约落在实处。禅堂镇依托“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全面禁止农村婚丧嫁娶的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喜宴白事待客奢侈浪费,低俗表演等不良之风。对违规办事等家庭给予取消年度参评资格,确保村民践行文明,成就美德。

坚持干部带头,确保民约取得实效。禅堂镇高度重视凤河村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多次召集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制定村红白喜事新规定,按照本庄村民前来祝贺或吊唁一律不待客,以一桶大豆油作为回礼的原则,发动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自觉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切实弘扬移风易俗新风气。(通讯员 赵玉)(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