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伊始,安徽省利辛县张村镇四里何村李德峰的养牛场里迎来了春天的气息。牛场内,牛儿们“哞哞”高歌。“牛倌”李德峰熟练地向牛槽里投喂饲料,“新年好兆头,养牛有奔头,把牛养好,要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牛。” 57岁的李德峰一边给牛投放饲草,一边高兴地说。
张村镇四里何村曾是个低收入村,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民们因地制宜开辟了一条以养殖为主的致富路。该村成立了多个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选择了市场行情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肉牛养殖项目。合作社负责人李德峰说:“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合作社购进了西门塔尔牛,启动了养牛项目。”
李德峰是养牛的“好把式”,有多年的养牛经验。以前承包土地种植草莓,后来看到养牛经济效益好,干脆建设起了肉牛养殖场,牵起“牛鼻子”,陆续购进60多头西门塔尔牛,建起了草料库,购入秸秆粉碎机,玉米粉碎机,草料搅拌机等。经过近2年的精心饲养,现在合作社肉牛存栏100多头。
靠着养牛,养殖户李德峰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牛场新购置了一台草料车和粉碎机。“我家有100多头西门塔尔牛。我们养牛不担心技术问题,订单式养殖,不愁销路,一头肉牛的出栏周期约为11个月,平均重量可达560公斤左右,去除买牛成本能净赚5000多元。”算起收入账,李德峰兴奋地说。
四里何村村民一直都有养牛的习惯,但群众都是散养散卖,大多数养殖耕牛,大量存在品种杂、规模小、技术差等问题,传统养牛产业不成规模也凸显不出经济效益。“为把肉牛养殖发展成为带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鼓励和引导群众发展养牛产业,形成‘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集聚成片’的牛产业发展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四里何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李雷电说道。
产业稳步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据了解,张村镇将继续扩大养殖场建设规模,现已建成多座养牛场,该镇肉牛养殖数量现累计达到15000余头。(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