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一盏明灯”“书籍是进步的阶梯”,书籍作为可流动的文化载体,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突出,它记载着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结晶,当你翻开它耐心地阅读,便可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收获。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籍倒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淡化了,现在人们更多地依赖电子设备的使用。过多地使用会让孩子沉溺其中,让孩子们和书籍交朋友,闲暇时大家能翻开一本飘着墨香的书翻看无疑是一道很美的风景。所以,汊河镇在各村积极设立“农家书屋”,就是希望这种景致也能在现代新农村里常驻,希望村民也都能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成为有文化有底蕴的新时代农民。
家住黄牌小区桂花园的李大爷就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他常常对人说:”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咯!孩子给自己买的智能手机也用不好,想看点书籍报纸也找不到地方买,多亏了农家书屋,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读书看报场所。”一同来到书屋看书的退休生产队长这样说道:”作为一名党员,我时时刻刻关注着党的政策方针,可是网上学来终觉浅,不仅不方便做笔记,加上操作不便。还是觉得阅读这些党务专刊、领导人的著作,更能把知识学习的深刻透彻。”
在农家书屋里不仅可以看到老年人端着老花镜在那里学习知识,还可以看到孩子和妇女的身影。刚刚搬到汊河镇的李阿姨也是这里的常客,她每次过来都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她和书屋管理员说自己把屋后的空地改造成了小菜园,可是对于种菜这件事完全是门外汉,听说农家书屋里的书籍种类很齐全,来了之后才发现里面的种植读物应有尽有,感觉比找到了宝藏还开心。她的孩子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但是在接触书屋的儿童读物以后,对游戏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依赖了。这样一来,既填补了种植知识的空白,又纠正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农家书屋让她收获满满。
农家书屋的出现,给那些需要学习知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好去处。一本本朴素的书籍,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它不但打败了让孩子恋恋不舍的游戏、打消了大人回到麻将桌上的想法、也打开了人们求知的视野。党和政府贴心打造的“农家书屋”简直就是“黄金屋”,人们沉浸其中,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让自己与时俱进,更有新时代风貌。(张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