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我没事,只要不用讲话的活我都能干。”这是蜀山区笔架山街道学林轩社区工作人员苏杨发给社区书记范贤兵的一条短信。
从事卫健工作的苏杨最近身体不是太好,但是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小苏无暇顾及休息,只能在工作间隙抽出一点时间前往诊所,一边输液,一边审核处理安康码平台转码工作。一天下来,数百条转码审核让小苏本已虚弱的身体更加疲倦。
有一次,居民王先生上午订好出差计划,下午突然变成“时空伴随者”,无助的他焦急地来到社区寻求帮助。苏杨一边进行政策宣传,一边提示王先生要按照规定做好核酸检测等相关事宜。听着苏杨沙哑的声音,王先生情绪稳定了很多,连连道谢。
“您好,刘先生,我是学林轩社区工作人员,您最近是不是去了外地?”类似这样的排查信息,邵会会平均每天要电话核实数十条,多的时候,有时会加班加点核实100多条信息。
有一次接到信息核查任务时已是夜里12点,而这一批数据需要在凌晨3点前上报。回到家中的邵会会只能躲在阳台打电话给居民核查信息。很多被吵醒的居民不理解,她只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宣传防疫政策,解释核查信息的必要性,直到信息核查准确为止。期间,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夜里1点多被吵醒,心里很不悦,言辞有些激烈,邵会会委屈极了,眼角不禁淌下泪水。
邵会会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疫情,经常出差的爱人每次回来只能居住在集体宿舍,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由刚做完手术的婆婆带着。“这些天最对不起的是婆婆,家里什么事都由她一个人担着。”邵会会经常和同事说。
“白+黑”“5+2”工作,“陀螺”模式不停歇。非常时期,彰显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总是站在一线、顶在前面,做好政策宣传员、信息核查员、安全守护员、健康守门员。(谢虹龄 詹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