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利辛县王市镇中王社区一处蔬菜大棚前,一袋袋新鲜饱满的上海青小白菜干净整齐地码放在袋子里,一看就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理,绿油油、水灵灵的。受疫情影响,这些原本计划4月初销往山东、河南、上海等地的百余亩上海青、菘菜原销售渠道受阻,面临销售困境。“眼瞅着地里的菜长得真好却没地方卖,我愁得都睡不着觉。”上海青种植基地负责人沈良华心急如焚。
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蔬菜的稳产保供对保疫情防控大局、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边是严格的防控政策,一边是急等的菜农。为解决“买卖”两难问题,王市镇人民政府迅速反应,多措并举。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利辛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手援助之手,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搭建销售平台,既确保城市“菜篮子”有效供给,也帮助农民快速回笼资金,打破了青菜滞销现状。
整合资源 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
王市镇通过整合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冷库仓储设施的“蓄水池”作用,对滞销蔬菜及时入库,错峰销售,减少损失,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积极发挥作用。另外,王市镇电商办积极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牵线搭桥”,解决蔬菜销路难的问题,打通农户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 助力蔬菜销售
4月17日,利辛县互联网协会、爱心协会党员、志愿者代表在接到菜农紧急求助信息后,随即赶往王市镇中王社区蔬菜产业园现场。为帮助菜农缓解燃眉之急,协会现场通过电话、微信、抖音等互联网手段动员志愿者和会员贡献爱心参与助农,同时与利辛县各大商超、兄弟协会、爱心企业和其他单位机构积极沟通,争取最大化帮助菜农。
“链接刚发朋友圈短短半个小时,就有十几个人留言要选购青菜。真是效率高啊!”爱心协会的吴楠楠说。通过“互联网+爱心助农”这一方法,从接到求助到发起助力到采摘-运输-发送到爱心人士手中,仅用10余小时,为菜农解决滞销松菜130余包2600斤。
预约自提模式 新型销售渠道
18日,利辛县互联网协会、爱心协会党员、志愿者等组织在县城分别设置两个自提点,热心市民通过在“爱心助农”群里预约登记,产地把蔬菜配送到自提点的模式,目前已有近百名人员预约登记蔬菜约2000斤。在两个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县兴客隆、美韵发等各大超市和部分学校食堂都已和王市蔬菜产业园进行对接,初步洽谈每日总需求量在6000余斤。
义警化身菜农 助力销售“疫”路有你
疫情无情,义警有爱。4月19日,利辛义警得知蔬菜滞销后,快速启动了“援助滞销青菜”活动。义警们纷纷伸出援手,大家热心相助,仅仅两天就订购了青菜2.6吨。
“太感谢利辛江淮义警了,帮我们村解决滞销的青菜问题” 现在,沈良华青菜种植基地格外繁忙,几十位采摘工忙着将青菜采摘装袋,看着一袋袋蔬菜装上车,沈良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下一步,王市镇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对区域内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户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掌握上市时间、产量、销售渠道等具体情况,及时了解群众困难,尽最大努力架起农民群众与商超企业的“连心桥”,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解决销售难题,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农户们的“钱袋子”。(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