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月17日芜湖市主城区实施静态管理,全市各小区全部启动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弋江区澛港街道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利用已有的网格治理路径,不断划小治理单元,凝聚各方合力,推动构建“十指连心 携手战‘疫’”的良好局面,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优势。
强化统筹调度,提升“疫”线组织领导
反应迅速、调度及时。根据区防指工作要求,澛港街道加强工作统筹调度,成立保障组、信息组、管控组、转运组,明确班子成员牵头、分片进行包保,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员下沉,助力防控。按照社区体量大小及各社区工作强度,街道将机关所有人员全数下沉至社区,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下派人员力量、合理分工。
筑牢红色堡垒,凝聚“疫”线志愿力量
设立先锋驿站,成立临时党支部。澛港街道辖区共有11个社区、29个小区,为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结合各社区实际,街道范围共成立2个封控区临时党支部和27个先锋驿站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防疫一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明确驿站职责,发挥阵地实效。各社区结合实际将先锋驿站设置在小区中心点,主要负责志愿服务分工部署、防疫政策宣传、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生活物资采购送达、劝阻人员聚集、购药就医咨询等工作,随着疫情形势转变,解除静态管理后的各小区的先锋驿站及时转变位置和功能定位,在出入口承担门岗值守、二码联查、返芜人员登记等工作。拓宽招募渠道,凝聚志愿力量。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社区力量明显不足,街道党工委通过发布倡议书,对接双联系单位、共建企事业单位等多种方式招募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同时通过业主群、业委会、网格群等多种渠道,推动小区自治力量调动出来。截止静态管理状态解除前,澛港街道共招募志愿者3100余名,其中在职党员、居民党员1000余名。
延伸治理末梢,细化“疫”线志愿服务
夯实网格治理基础,持续划小治理单元。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再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入手,吸引和动员更多居民加入志愿楼长队伍。推动社区—网格长—志愿楼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层级行动,构建纵向到底的疫情服务机制,将治理单元末梢持续向下,编细编密疫情防控网,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点。组建“楼长”微信群,推行“敲门行动”,逐户上门摸排入群,为小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提醒、保供物资采买、特殊信息统计、上门核酸检测登记等服务,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个性化自治。澛港街道境内有不少单身公寓,为精细化管理,结合实际推行层长制。如汇成名郡1#楼,共23层,每层23户,刚开始整个楼栋就5名志愿者,物资分发时会产生混乱情况,且群里消息回复较慢。在完成第一天物资配送后,该栋楼在实行“楼长制”的前提下,每一层另选出层长,楼长统计物资需求上报社区,物资到各个点后,楼长分发给各个楼层志愿者,再由志愿者分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