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微改革激发医保活力 小切口解决民生大事
来源: 施春咏 2022-05-16 11:14:19 责编: 陈亮

自2022年3月全县开展“三比三创三争”活动以来,泾县医保局坚持问题导向,出实招、求实效,精心谋划15项微改革工作事项,以小切口精准解决实际问题。

优化经办体系,实施便民服务。一是网格化体系初形成。已建立234个医保服务网格,覆盖全县11个乡镇141个村(社区),打通服务参保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初显成效。医保服务大厅已实行一窗受理、后台分办联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行周末轮岗制度,设立无假日经办窗口,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2022年1-4月,窗口线下受理6079人次,周末受理事项11项。三是大额费用报销快速办绿色通道初实施。自2022年3月起,针对大额费用报销患者(意外伤害和重大疑难除外),实行“双十”快速办理绿色通道,即单次医药费用达十万元以上(含十万元),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费用拨付。截至目前,已有4名参保患者享受该项服务。四是门诊慢特病“五早”服务机制初实施。改革创新门诊慢特病“五早”管理服务机制,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申报、早认定、早录入,确保门诊慢特病患者及时精准享受医保待遇政策。自今年3月份实施该机制以来,及时发现提醒210人次,通过审核认定185人,绿色通道审核认定7人(透析病人)。

优化保障体系,实施政策服务。一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按床日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已实行。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参保精神病患者在省内医保定点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病科住院实行按床日付费,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精神病患者负担。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在多次与泾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沟通基础上,拟定实施方案报送市医疗保障局备案,目前在该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已实行按床日付费方式。二是城乡居民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逐步完善。自2016年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病种后,结合试点工作实际运行情况,对病种定额标准、医保支付比例、治疗疗程等不断进行完善,有效实现了“患者减负担、医院降成本、医保控支出”的共赢。2022年1-4月,共有1177人次享受该项政策,医保基金支出114.34万元。目前,正探索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日间病床收治住院病程按病程付费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医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发展,向参保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国家谈判药品耗材采购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确定专人及时上报采购报表,通过实地督查、网上监管、每月通报采购进度和公示价格表,完善推广使用国家谈判药品耗材激励机制。今年以来,共采购4个批次126种药品,其中第四批次已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全部采购任务。

优化监管体系,实施规范服务。一是推动医疗机构自主监督管理。指导各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医保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促进行业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规范使用医保基金。二是探索医疗机构分类监管机制。印发《泾县定点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确定分类管理范围、原则、类别、评定标准和方式,制定《泾县定点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评分细则》,每半年组织相关人员对照《细则》内容,通过现场实地检查、信息系统数据筛查、日常稽查违规情况分析等方式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加强部门信息交流机制。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卫健、公安、医调委等部门,发送请求反馈相关信息的函,及时获取不符合医保报销政策的信息,防止欺诈骗保行为发生,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四是完善意外伤害、责任认定共管共享机制。借助第三方开展意外伤害责任认定工作,完善第三方核查工作机制,规范认定工作流程,精准认定意外伤害责任,推进法治医保建设。(施春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