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基地的蒜薹都是在比较细嫩的时候采收,这样亩产量虽然低一点儿,但是蒜薹卖相和口感好,消费者喜欢。最重要的是,这样不影响蒜头生长。”近日,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民主社区正在基地采收蒜薹的范夫标介绍道。
近年来,利辛县孙庙乡民主社区因地制宜,紧扣“产业”纽带,通过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带动群众增产增收,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发展特色产业,做致富领航人。孙庙乡大蒜种植历史悠久,蒜薹、蒜头等大蒜产品是当地人喜爱的菜品和调味品。民主社区范夫标以前在外地从事货运行业,长期的蔬菜运输经验,让他有了种大蒜的想法。这也为当地群众闯出了一条新路,拨动了致富的“金蒜盘”。
“选择蒜种时,一定要选饱满的、个头大的,种的时候不要埋得太深,距离也不能太近,最好在10公分以上,这样大蒜的亩产才能达到最大化。”对于前来请教学习的村民,范夫标每次都耐心传授技术。其实,范夫标刚开始种植大蒜时,并不太顺利,他多次前往山东、河南等地学习种植技术。经过学习和几年的种植实践,范夫标成了远近闻名的“蒜”专家。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经有十多户村民开始种植大蒜,这些种植户经常到范夫标的基地里观摩学习,他也总是毫无保留地与村民一起分享种植经验。
“小蒜薹”做成了“大产业”。据范夫标介绍,他种植的是紫皮蒜,蒜头中等大小,蒜瓣均匀,辣味浓,多早熟,品质较好。蒜薹和大蒜收获后,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范夫标还说:“种蒜比种传统农作物强多了,蒜的生长期和麦子的生长期差不多,一般一亩地可产蒜薹1000斤、蒜头3500斤,一般市场行情下,蒜薹、蒜头平均2元一斤,每亩地毛收9000元,除去蒜种、化肥、人工费用,每亩地保守收入4000元,蒜头收获后还能种一季南瓜,两季下来,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7000块钱。”
孙庙乡民主社区支部书记程成介绍道:“现在我们村大蒜种植已经达到800多亩,到蒜头收获季节,外地的批发商会直接来基地收购。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村里建设冷库,这样蒜薹和蒜头就能长期保存。作为反季节蔬菜销售,农户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蒜头的种植、管理、采收都要用到大量的人工,附近的村民不仅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还能够就近务工。民主社区村民罗慧兰从范夫标种植基地建立之初就在这里务工,罗慧兰说:“我平时在这锄锄草、施施肥,活儿不重,一天70块钱,基本常年有活,而且这几年在基地务工,我自己也掌握了大蒜种植技术。2021年,我家种了3亩地的大蒜,收入很好。”
“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我想通过种植大蒜,把民主社区更多人带上致富路。”范夫标说。
民主社区是孙庙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孙庙乡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接下来,该乡将充分依托自身优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积极发挥致富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格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