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双庙镇
创新“1+2+3+N”模式, 双庙镇推动田长制落实落细
来源:石笑宇 2022-05-18 10:19:08 责编:代明俊 喻寒松 夏朝阳

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近年来,太和县双庙镇创新“1+2+3+N”模式,有力推动田长制落实落细。

建强一支队伍,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该镇成立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要求。设立双庙镇田长制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田长制”落地落实。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田长责任包保体系,全镇划分9大片区,107个网格,村、组级设立田长,划分耕地网格设立田长,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对耕地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做好耕地保护的能力,确保每名田长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瞄准两个目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该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定不移瞄准两个目标,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一是瞄准遏制耕地“非农化”目标,强化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六个严禁”要求,对存量耕地“非农化”问题,采取稳妥有效的措施有序恢复,对严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坚决予以纠正,及时恢复耕地属性。二是瞄准严格管控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目标,持续发力。坚持耕地利用优先序,将耕地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强粮食生产监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不得违法违规在耕地内建设各类非农及农业设施,不得违法违规将耕地纳入退耕还林等范围,不得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开展耕地撂荒治理专项攻坚行动,强化政策引导,督促恢复耕种。

用好三项机制,提高保护工作实效。该镇坚持耕地保护管在平时、抓在平时,建立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建立监测监管制度。充分利用“卫片+实地”“无人机+人工巡查”措施,利用巡田APP等平台,通过信息化方式,数字化手段,建立了耕地保护日常巡查机制,实现“天上看、地上巡、网上查”。

坚持以村为单位进行深入排查,以镇为统筹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退“林”还耕、退“园”还耕、耕地“非农化”、盘活存量土地等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耕地撂荒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镇级田长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查督查,村、组级田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查。镇级田长制办公室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进行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由相关部门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做好结合文章,凝聚工作强大合力。全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要求,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优化整合资源,协调河长、林长等工作,建立区域统筹的工作机制。协同开展巡田、巡河、巡林等日常工作,统筹解决突出矛盾问题。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深度结合,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石笑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