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酥瓜这几天就能全部采摘完,准备送到县城几家大型超市,你们看看今年酥瓜的长势很好,而且价格比往年都要高,现在我种植的8亩酥瓜每天可以上市1000斤,一亩地可以产酥瓜4000至5000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日,蒙城县王集乡潘王村的十几座大棚里,种植户王友文正一边指挥工人归整着一筐筐新采摘的酥瓜,一边带领着蒙城农商银行王集支行的客户经理参观大棚里酥瓜的长势。
王友文是一位踏实能干的潘王村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虽然挣了一些钱,但长时间远离家乡,不仅不能照顾家里老小,还荒废了土地。三年前,在村委的鼓励下,王友文夫妻二人下定决心,把家里闲置的8亩田归整了一下,从建棚、撒种到栽苗、上膜,一步步学习种植大棚瓜果。从最初的六个棚发展到现在的十二个棚,从销路不畅到供不应求,王友文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将肉质脆嫩、爽口香甜的酥瓜,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年初,王友文打算通过电商网络平台营销,便考虑在同村再租赁二十亩田地,可是资金运转方面遇到了难题。无奈之下,便来到村委会寻求帮助,村委在了解其经营发展的情况后,查询到王友文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议中被评为“AAA级信用户”,根据授信情况可以授信5至50万元。当天,王友文来到辖内王集支行申请信用贷款,经过贷前调户和审查,18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就打到王友文账户上,扩大酥瓜种植规模的资金难题解决了。
今年以来,蒙城农商银行紧紧围绕“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深入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积极改进工作作风,结合县委县政府“蒙城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多措并举开展金融服务“暖巢行动”。
精准对接。该行及时与县人社局加强沟通对接,掌握外出创业客户信息,提前对接建立外出返乡人员创业情况及融资需求台账;对于已返乡人员采取上门登记、电话联系等方式,对返乡流动人口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其返乡的原因、思想状况、生产和生活状况;选派105名金融服务辅导员到村服务,积极配合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举办的专题讲座,现场向返乡人员进行宣传本行金融产品和普惠金融政策,持续做好精准对接,提高服务基层效率;三是及时利用邻长服务平台、外出人员微信群、村村通广播等线上方式进行业务宣传,引导客户下载、开通手机银行,线上进行贷款申请和额度测算,拓宽融资渠道。今年以来,该行对接外出创业带头人686人,建立外出务工带头人对接台账1265户,走访辖内294个行政村摸清务工返乡动态,客户经理融入村组、社区“返乡”微信群229个。
优化服务。该行成立外拓营销团队,结合当地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外出务工人员“归乡”服务平台,积极打造返乡创业金融服务直通车,定期对县域返乡人员创业园、江淮供应巢等返乡创业人员集聚区开展产品推介,通过流动银行驻点服务,提供贷款、存款、结算、工资代发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推行“无纸化”办贷,通过对接皖事通APP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服务平台,拓宽审贷渠道,提升客户审贷体验度。打造多样化信贷产品,创新推广金农“e贷”系列、振兴贷、回乡贷、三长贷等产品,全方位满足返乡创业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
搭建政银平台。该行与人社局和政府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签署《创业担保合作协议》,创业担保贷款是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经办金融机构发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扩大就业的贷款业务,围绕创业担保贷款及相关事宜开展业务合作,对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4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创业贴息贷款4.65亿元,支持2106名创业人员走向致富路。(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