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复活” 失踪26年的男子被泾县救助站送回家
来源: 沈劲松 2022-05-26 12:35:17 责编: 聂梅

1996年走失、法院已在十多年前判决其死亡,家属也早就为其办理了户口注销手续……失踪了26年,却突然回家了!近日,在泾县救助管理站的爱心援助下,53岁的陈某荣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云岭镇老家。

涵桥下惊现“尸体”,竟是男子睡觉纹丝不动。

“不得了,那儿有个人死了!”2018年12月16日晚上7时05分,芜湖市镇镜湖区社区派出所接到群众的报警,称在龙岗三叉口涵桥下倒垃圾时发现一名男子疑似死亡。接到报警后,派出所民警随即赶赴现场,只见在一处垃圾池的角落里,一名男子蜷着身体,整个头已经埋进垃圾堆中,任周围群众嚷声一片,他始终一动不动。民警上前查看,发现男子身体温热,呼吸均匀,似乎是睡着了,几名民警合力把男子从垃圾堆中弄了出来,将其唤醒,并询问他的姓名及身份信息。然而,男子口齿不清,根本无法正常交流,于是民警将其送至芜湖市救助管理站。

理发换衣,就像换了个人。

送到救助站时,流浪男子蓬头垢面,衣衫破旧、头发胡须很长,身上还散发着刺鼻的汗馊味,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帮他洗热水澡、剃须理发。换上新衣物鞋袜后,男子精神多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他咧开缺了几颗牙的嘴,冲着镜子直笑,但无论工作人员询问什么问题,他都回答“听不到”。

耐心求证,一句话牵出寻人线索。

当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凭多年的救助经验,初步评估该男子患有疑似精神障碍,并护送至芜湖市精神病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他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我们送你回家。”为尽快帮助该男子找到家人,救助站工作人员都耐心和他沟通,终于从男子嘴里依稀听到“云岭村”这三个字。在工作人员的反复询问下,他还说了一个模糊的名字“陈阿宝”。为了确保信息准确,工作人员又找来笔和纸,只见他用笔歪歪斜斜地写下“泾县云岭镇”、“陈二宝”。

于是,芜湖市救助管理站联系泾县救助管理站,要求协查该男子身份信息。接到求助后,泾县救助管理站迅速展开核查,通过比对往年云岭镇走失人员,发现该流浪人员与云岭镇1996年走失人员陈某荣高度匹配,但该人已于2005年被泾县人民法院判决死亡,陈某荣家属已为其办理了户口注销手续。

失踪26年,都认为他已不在人世。

为尽快查明流浪汉身份,泾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深入到云岭镇云岭村,通过走访询问村里的年长老人,了解到该流浪男子确是他们村已走失多年的村民,而他的准确姓名叫陈某荣,并非陈二宝。26年前,陈某荣因为家庭原因与家人吵架后离家出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村干部向泾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到“突然就失踪了,这么多年杳无音信,我们都认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他以前脑子都是正常的,不晓得咋成这样了。”虽时隔多年,但看到照片时,老村干部一眼就认出来了,“肯定是他,不过比以前老了、胖多了。”

身份核实后,泾县救助管理站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驱车将陈某荣接回救助站,通知其哥哥陈某录来站进一步辨认,最终认定该流浪汉正是自己走失26年的弟弟陈某荣。据哥哥陈某录介绍,虽然一别26年,陈某荣相貌有了较大变化,但还是一眼能认出该男子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他说:“这么多年了,家里人都以为陈某荣已经不在人世,今天还能再见到亲人,十分感谢救助站和民政所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将该男子送回家后,泾县救助管理站持续跟踪关注,与云岭民政部门和村干部保持密切联系。目前陈某荣已得到妥善安置,云岭镇政府将陈某荣恢复了户籍,办理了医保并纳入低保对象,保障他的基本生活,同时针对他精神病还未完全康复情况,将其护送至宣城市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帮他续上这份“断”了已久的温暖。(沈劲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