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低压综合线损率完成2.33%,刷新历史最低值,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0-4%台区占比完成93%以上,位列全省靠前位次。今年以来,该公司在全面贯彻落实年度降损工作任务目标中,把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突出问题作为线损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T+0”常态日管控
该公司每天坚持对供电所线损指标的跟踪和管控,把控当天关键的8小时的黄金时间段,建立日跟踪督办机制。对指标落后的班组进行“一对一”帮扶和指导,在处理异常过程中,按照“处理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将高损台区异常处理时间减少到最大化;督导班组优先处理影响线损指标的各类业务,严控大电量用户换表造成的线损失真,加强台区计量装置的巡视,及时处理电能表接线松动和铜铝相接的安全隐患,杜绝台区负损和超高损现象的发生。
坚持“两个协同”治理策略
对于长期高损台区采取“线上线下协同查处、多专业协同联合行动”的治理策略,结合营销稽查、计量采集、用电检查等专业,依次从高损台区基础档案、互感器、计量表计及采集终端接线等重要环节逐项展开排查,在分析透关键原因、抓住主要矛盾的前提下,为提高线损专项治理工作效率提供找准思路,然后再采取现场从设备核定容量、接线方式及计量装置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定点定位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台区专业基础。
坚持“过筛子”因台施策
针对线损大于2.5%的台区按线损电量大小进行排序,开展二次筛查,充分运用营销业务系统、同期线损系统、采集系统分析模块,对台区的用电数据进行缜密分析,对发现用电数据异常的用户及时进行现场核查,并依托大数据系统分析平台分析实际线损比理论线损值偏差较大的原因,建立了台区销号管理工作机制,做到治理一台,见效一台;对需要技术降损的台区制定“一台一策”治理方案,做到改造一台,达标一台。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该公司在台区线损整治活动中,做到了“当日故障、当日消缺、当日恢复”,形成了“分析-治理-验收-销号-巩固”全过程闭环管控机制,为台区线损指标有效提升、公司提质增效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证。(通讯员 马腾飞)(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