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临泉县80后中学教师葛春梅当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当爱人罹患不幸时,她选择了坚守;当公婆年迈多病时,她选择了悉心照料;当社会需要奉献时,她毅然冲在最前头。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的不如意,她却与家人不离不弃、相爱相守,用大爱编织出安定、祥和、幸福的五彩生活。12年不懈坚守,12年辛勤付出,葛春梅犹如一朵傲霜红梅,绽放出别样芬芳。
风雨相摧爱愈坚
2009年3月,葛春梅爱人李建伟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当她看到重症监护室的丈夫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力把爱人治好。葛春梅向父母和亲朋好友求助,前前后后花费10万多元。经过全力抢救,李建伟终于苏醒过来,但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手和左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
在治疗的一个多月里,葛春梅白天到医院照顾爱人,晚上还要赶回农村婆家照顾不满三个月的孩子。天天来回奔波,葛春梅很快瘦了一圈儿。出院后,葛春梅把爱人接回家进行康复治疗。家里支出全靠她一个人维持,面对困难,她毅然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
2014年8月,李建伟因高血压引起脑血栓,再次住院治疗。葛春梅把孩子委托给邻居照看,自己一边筹钱,一边照顾爱人。面对现实,葛春梅擦干了眼泪。她连一支口红、一瓶化妆品都舍不得买。每天备课、上课、照顾爱人、接送孩子、处理家务,像上紧了的发条,忙得连轴转。
12年来,葛春梅精心照顾着爱人,洗澡、洗衣服、剪指甲、康复训练……生活给了她无尽风雨,她却用爱回报生活。
百善之首孝为先
葛春梅的公公婆婆都是农村人,年迈多病,虽然有心却无力给葛春梅帮上什么忙。葛春梅没有任何怨言,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尽孝。
县城离农村婆家有近40分钟车程,在爱人住院的日子里,葛春梅没有忘记公公婆婆,挤时间也要回去看看,每次都会给公婆带些食物、买些衣物。
2016年,公公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大小便失禁。葛春梅又担起照料公公的重任,帮公公清洗身子、被褥、衣服。她跟公公说,我和建伟一样,都是您的孩子,照顾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小辈应当做的。
为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葛春梅咬咬牙买了辆电动四轮车,只要天气晴好,她都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公婆身边。葛春梅一边给公公剪指甲,一边悄悄塞给他几百块钱,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
2019年,公公去世后,婆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葛春梅想不能把婆婆一个人扔在老家,便把婆婆接到身边,安心调养身体。周末的时候,她陪婆婆聊天,到商场转转,买些日常用品。婆婆说,你虽然是儿媳妇,却比亲闺女还亲。
每天一大早,葛春梅就起来买好菜,做好早饭,帮爱人洗漱穿衣,送孩子上学,然后上课。在葛春梅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
播洒大爱在人间
虽然家庭连遭不幸,但葛春梅仍坚守三尺讲台。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出现空缺,她主动请缨,挑起了这份重担。
葛春梅教的是思想政治课,她说她要用哲学方法论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未来。她苦心钻研教学教法,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精心备好一堂课,她常常熬夜到12点。她说,学生就和我的孩子一样,把她们教育好,是我的职责。她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被她调教得进入先进行列。
在教书育人、照顾家人的同时,葛春梅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她说,在我困难的时候,社会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只要社会需要,我愿倾心付出。她积极参加 “关注老街拍客行动”“带上老人去旅游”“接您回家”等大型公益活动。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公务员、医护人员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葛春梅深入社区做防疫网格员。白天,她随同社区干部逐户上门登记住户信息、核实小区人员情况,严把防疫第一道关口。晚上,她加班熬夜撰写防疫宣传稿件,宣传防疫的做法和成效,先后在市、县媒体发表稿件24篇。2016年以来,葛春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长达1400余小时。
葛春梅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舍不得停下哪怕一分一秒。作为阜阳市理论宣讲员,她深入基层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师德师风报告会等活动40余场。
2017年2月,她被评为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3月,她被评为阜阳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第四届阜阳市道德模范”;2020年12月,她的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最美家庭”;2021年7月,她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赵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