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注重”推动蒙城理论宣传宣讲出新出彩
来源: 陈凯 2022-06-07 16:28:03 责编: 陈亮 武长鹏

近年来,蒙城县积极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工作的切入点、与百姓思想的契合点,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抓好队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理响蒙城”理论宣传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重制度建设。蒙城县先后制定印发《中共蒙城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方案》《蒙城县干部夜校管理办法》《蒙城县理论政策宣讲及培训工作意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和交叉观摩制度》等8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理论学习宣讲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进一步推进了理论武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注重载体拓展。在坚持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蒙城县先后探索和打造了“每月一课”“北蒙大讲堂”“鲲鹏论坛”“干部夜校”“书记讲党课”“理论政策巡回下基层”等学习载体,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县领导讲课、各级党员干部登台演讲等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多种学习平台和形式,丰富学习内容。特别是开办“蒙城县干部夜校”,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在干部夜校举办“微型党课”巡讲、“皖美村支书”擂台赛、解放思想电视辩论赛、“我为蒙城发展献良策”演讲比赛、单位主要负责人交流工作思路等形式,督促各级党组织促进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共举办干部夜校学习292期。在基层理论政策学习方面,坚持以“理论政策进基层”巡回宣讲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县“理论政策宣讲团”“农民耕读文化学校”、乡村振兴学堂等宣传优势,列出专题、进行“菜单式”宣讲。2016年以来,每年理论政策宣讲400场以上,直接受众达到4万余人次。

注重形式创新。蒙城县探索“互联网+ 理论宣传”“菜单式”宣讲等形式提升理论宣传宣讲实效。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特点,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县融媒体台、报、网、微等宣传平台开设“理论政策快递”“理响蒙城”栏目,构建起随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微课堂”。利用263个村(社区)9758支大喇叭智能广播系统,每天分时段播放党史知识,让小喇叭发出大党音。针对流动党员,织密全县4134名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一张网”,成立520多个流动党员微信党支部,开通“空中课堂”,用好新媒体“一朵云”,方便流动党员在异地学习。针对农村文盲、半文盲党员,组织收听收看音视频和三句半、大鼓等通俗、接地气的宣讲促学。针对离退休党员,把学习资料送到家中,组织开展“听老党员讲党史”等活动调动学习热情。针对不方便集中学习的党员,创新开展“会场+现场”宣讲形式,统筹“供需”、有效“派送”,组织青壮年党员志愿者上门送学,打造乡村“现场课堂”,将课堂由会场延伸到生产一线、农家小院、休闲广场、田间地头,用板凳架起群众家门口的微课堂。

注重队伍锻造。蒙城县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差异性,针对干部群众思想关心关切,建立层次化的宣讲队伍,面向不同的普及对象、内容开展分众化宣讲,把话筒、讲台、镜头留给群众,提升宣讲实效。组建“县理论政策宣讲团”,丰富宣讲人员结构,从县直机关和部分乡镇理论骨干、党校教师、微党课获奖选手等110余名,开展常态化试讲观摩、集体备课、宣讲比赛等交流活动,提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此外,在县理论政策宣讲团基础上,又指导成立了100余名妇女干部组成的“巾帼宣讲团”,35人组成的“青年宣讲团”、41人组成县委廉政教育宣讲团、19人组成的道德宣讲团、12人组成的文艺骨干宣讲团以及17个乡镇理论政策宣讲团,形成了大宣讲、全覆盖的理论政策宣讲格局。同时,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培训和磨课研讨活动,聘请专家学者示范讲学,为宣讲员提供必要的宣讲资料。(陈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