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现实的突出矛盾,界首市泉阳镇党委以“四个一”为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服务、保障作用,破难题、聚合力、促和谐,形成了党建创新引领基层共治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从“有求必应”到“一呼百应”的生动局面。
界首市泉阳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农业强镇,安徽省生态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卫生镇,是界首市规划的城市副中心、拥有“界首南部重镇,泉河北岸新城”之美誉,全镇共涌现4名中国好人,3名安徽好人,1名一等功臣。目前拥有党员1168人,1个党委、7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连续获得“2013-2016”和“2017-2020”年度安徽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20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全部达标。3个“五星级党组织”,1个“四星级党组织”,3个“三星级党组织”。全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全覆盖。泉阳镇含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
打造一支队伍,做好组织引领的文章。泉阳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立“暖阳”志愿服务队,指导各村结合自身特色打造7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围绕“讲堂领悟精神、文化精彩生活、文明素养提升、践行文明新风”,开展“半小时宣讲”“巡演90分”“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接您回家”和“爱在10”志愿服务活动,树好人品牌,传文明新风,切实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观念。各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两有三解”活动,打造自身品牌,比如:集东回族社区设立“居民电影院”,每周六免费为群众播放爱国主义电影;老董寨村打造“新风讲堂”,邀请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课程,开展非遗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等,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泉阳落地生根。
下活“一盘棋”,做好治理文章。泉阳镇在强化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互联共建上下功夫,“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新举措,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线下“网格户长”,归零“最后一百米”。秉持“群众在哪里,‘党建+基层治理’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立足本地实际,以十户为单元,推选810名网格户长。以网格户长为纽带,着眼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完善“接诉即办”和“吹哨报到”机制,处理好民众日常的“关键小事”,加快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行政执法联合、社会治安联控、基层平安联创”,形成了“群众工作群众干,群众事情群众办,群众活动群众忙,群众典型群众评”的新模式,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认真落实“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要求,实现“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村警、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入村工作四次;成立132人组成的泉阳镇江淮义警队;大力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全镇122个自然村共培养122名“法律明白人”和244名“法治带头人”。线上“技防”,“雪亮工程”显神通。在探索“党建+基层治理”过程中,泉阳镇积极整合资源,打造集综治信访维稳公安司法一体化的镇级综治中心,同时依托“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运用视频追踪、视频分析、图像识别、比对报警等新技术,开展视频指挥、视频侦查、视频巡逻、视频研判、视频监督管理等实战应用,打造全省首屈一指的镇级信息化科技指挥中心,做到一屏观全镇、一网管全域,助推全镇“党建+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梳理一个工作理念,做好作风保障的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泉阳镇梳理出了“一个统领、两大重点、三大抓手、四大措施、五大任务和六大保障”的工作思路。一个统领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大重点即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三大抓手即工业创业园、六个全市域和PPP项目;四大措施即3+3+3+3:工作目标是争一进二保三,落实机制是分管负责制、主管负责制和村为主机制,调度机制是单月考评、双月考核和季度观摩,惩处机制是丢面子、丢票子、丢位子;五大任务即重大风险防控、党风廉政、生态保护、综治以及安全生产;六大保障即信念、人才、责任、作风、方法和能力。泉阳镇的工作做法归纳提炼为“四定机制”,即定目标,任何工作的目标就是“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争做标杆,勇当示范;定制度,实行分管负责制、主管负责制和村为主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站所长以及村书记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定考核:实行重点单月督导、综合工作双月调度和亮点工作季度观摩的考核机制,做到抓大不放小,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定奖惩,实行落后的表态发言丢面子、扣除绩效丢票子、组织处理丢位子。做到重奖不心疼钱,重罚不心疼人。同时为了推动跟踪问效,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在镇村上下倡导“三个一次”“三个不利于”,“三个一次”是工作安排最多讲一次,做一个有心人,在工作落实中不能低水平的重复;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做一个热心人,在工作中体现一心为民的宗旨情怀;矛盾调处最多访一次,做一个耐心人,在为民解忧中体现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三个不利于”是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不利于工作的事不要做、不利于发展的项目不要上。
探索一条新路径,做好经济发展的文章。近年来,泉阳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在党建引领下,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立足于“界首南部重镇、泉河北岸新城”战略定位,重点围绕“沙南产业走廊、渔具体育产业基地”理清项目工作思路,在全镇上下营造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在十三五期间,全镇累计实施项目97个,争取资金13.47亿元。总投资1.12亿元的界首市第二人民医院、总投2.5亿元的育颖高中、总投资3.2亿元的集镇道路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泉阳双创园相继被评为安徽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安徽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阜阳市“接你回家”创业示范园。主要做法有:一是走出去、引进来。为发展园区经济,落实全面的资源观,建立了“泉阳人才库”“泉阳信息库”“泉阳问题库”。全镇上下围绕招商引资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无论工作多忙,始终坚持月月招商、季季招商。二是目标明、定位准。泉阳工业发展应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道路,在招商引资企业方向上,重点引进服装、鞋袜、渔具等工业企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建设研发中心,打造高端自主品牌。三是统筹建、结合紧。针对招商引资企业对厂房车间的不同需求,只要环保无污染,统筹好产业园、孵化器、扶贫车间、校舍、村部等资源,不分大小,合理安排,为客商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服务优、培育好。结合落实分管负责制、主管负责制和部门、村为主机制,实现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人,目标考核奖惩到人,指挥棒的作用充分发挥,优质的服务为企业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每一个企业的洽谈、入驻、培育等环节都有相应的班组人员并肩服务、跟组调度、链接紧密。
下一步,泉阳镇将进一步实施“筑基工程”,强化系统设计,实行分类定级,实施项目管理,坚持实战检验,树立激励导向,强化标杆引领,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抓好“后继有人”,涵养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锤炼担当善为的过硬本领,树立严谨硬实的过硬作风;围绕“党建带领、班子带优、产业带富、实力带强”,实施“头雁”工程,形成“头雁”领航、“强雁”展翅、“雏燕”齐飞的乡村人才“雁阵格局”,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早日实现“界首南部重镇,泉河北岸新城”筑牢红色基础。(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