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发挥好理论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临泉县在实践中不断加大理论宣讲宣传力度,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引导群众作为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探索市民教育模式,加强基层乡村实践,走出了一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理论宣传路子,真正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该县注重发挥县委宣讲团主力军作用,吸纳理论功底扎实、宣讲经验丰富、传播效果明显的党员干部,组建县委宣讲团,系统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先后开展了“举旗帜·送理论”宣讲92场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1800多场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宣讲70余场次、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69场次。
同时,临泉县还广泛开展艺术化宣讲,充分运用好《临泉县文化兴县十二条》政策优势,鼓励广大文艺团体积极投入党的创新理论艺术化宣讲活动中来。先后开展了专题文艺宣讲29场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汇演15场次,组织各级青年宣讲员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青年宣讲66场次,“六老”宣讲团开展宣讲37场次。
用好红色教育场馆,是临泉县加强理论宣传宣讲的重要方式之一。临泉县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走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魏野畴烈士纪念馆、党史馆、张蕴华烈士纪念馆,让大家感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洗礼。2021年以来,累计有58万党员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走进红色场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此外,临泉县还举办了29场吴瑞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拍摄18集“党史微视频”,开展4次“红色场馆云直播”,广大群众通过网络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
城市书房变身讲堂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市民数量持续增长。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第一时间送到广大市民手上,临泉县探索出把城市书房变身讲堂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1年以来,临泉县在城南街道进行试点,把原小区售楼部统一收回建成城市书房,供市民阅读、休闲、娱乐。代庄社区城市书房作为首个试点,设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法培训室、儿童活动中心、乒乓球场、篮球场等10多个功能分区,无线网络全覆盖,12小时提供免费热水、充电服务,成为城市居民亲子休闲、阅读提升的优质空间。随后,樊郭社区、临新社区、新城社区、代老社区、大闫社区等社区城市书房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临泉县在各城市书房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场所。文明实践站建立以来,招募了一支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县直部门和相关街道党员干部组成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每周六、周日举行宣讲活动,系统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时,把爱党爱国和守法敬业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宣讲活动全过程,先后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暨书画联展活动,举办有奖读书、读书征文活动,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图书上门活动,把理论学习、全民阅读、科技兴农、文化扶贫融为一体,把城市书房变身理论讲堂。
为确保所文明实践站正常开放运行,临泉县为每个城市书房招聘了3名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实现了阵地、人员、经费、制度、活动、长效机制“六保障”。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60余场,受众20000多人。
乡村实践丰富多彩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临泉县的努力方向。2021年以来,全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20个,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基地。
为把宣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临泉县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人才,加入各类文明实践队伍中,更加强调服务的专业化,根据群众需要,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219个志愿服务组织、31万名志愿者常年深入联系所、站,提供理论、教育、文化、科技、健身、法治等方面服务,累计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600多件。志愿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基层所站成为理论宣讲的主阵地。
临泉县还不断延伸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把学习理论与文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最美临泉人”评选活动,2021年以来,全县评选“最美临泉人”57名、阜阳好人10名、安徽好人1名,评选道德模范5名、道德模范提名奖5名、最美人物10名、最美人物提名奖20名。“人人当好人、好人受人敬”蔚然成风。
在此基础上,临泉县还广泛开展“五看五评”活动,引导群众改掉传统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拉开了移风易俗的大幕。(赵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