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三山街道三山村坚持党建引领美好新农村建设,强阵地、优服务、聚合力,推动农村党群服务提质增效,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理论学习,强化初心。理论学习,这是新时代最核心的主题。新时代,加强学习被认为是安身立命之本。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党员干部能否保持理论学习的热情,关系到能否真正践行初心使命。三山村两委始终将理论学习当作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每周组织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吃透理论政策。党员大会时,都会组织群体党员进行专题讨论,大家积极为脱贫、返贫,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村党总支每月还会组织上门送学活动,为这些老党员、老同志送来最新的政策理论,交流为民服务的经验,浓厚了辖区“学理论,践初心”学习氛围。
志愿服务,温暖民心。为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对接社会需求和志愿服务发展趋势。三山村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大力推进红风筝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延伸志愿服务触角,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辖区内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扫黄打非”“绿书签”、防溺水宣传、孕幼检等志愿活动,不断吸收优秀青年、老党员、老教师、企业家等人员充实志愿服务力量,针对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住得远等情况,开展上门送医、送药、家政、办理社保、公租房等志愿服务,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温暖了辖区群众。
卫生整治,环境舒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营造干净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三山村一直坚持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企业污染和空气污染为抓手,大力实行“秸秆禁烧”“蘑菇包整治”等工作。在每年春秋两季油菜、谷物成熟季节,提前开会研究部署,成立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划分重点防范区域,聘请志愿者进行全天候巡逻,在辖区内通过电子显示屏、横幅、小喇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针对一直困扰的蘑菇包乱堆放问题,村两委精心部署,划分出集中堆放区域,聘请志愿者全程进行值守,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了原来到处乱堆、臭气熏天的乱象。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最美庭院评选、破旧广告牌整治、水体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工作,助力村民生活环境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乡村。
社会治理,生活放心。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三山村始终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夯实平安建设基础,着力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让群众真正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三山村大力进行网格化建设,共建立村级网格8个,村民组微网格9个,将两委干部全部编入8个村级网格内,并吸收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9人,担任微网格员。利用网格开展法律宣传、反电信诈骗宣传、扫黄打非摸排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成效。村委还成立平安建设巡逻队,每周在村里进行平安建设巡逻,并建立巡逻日志和问题台账。进行疫情防控、棋牌室整治、四员一律进村居、法律援助等平安建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平安喜乐。
招商引资,增强信心。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村积极贯彻落实市、区关于招商引资部署。村委干部在积极引导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打造以谷物种植,蘑菇养殖为支柱产业的同时,切实优化营商宜商环境,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积极保障大企业的落地生根。三山村人口分散,经济基础薄弱,村委根据自身征迁地块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将闲置土地、房屋出租的方式,全力保障传统粮食种植、蘑菇养殖的生产销售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惠农惠民政策送到家门口、送到蘑菇棚,在集体经济稳步提升的同时,百姓也更加富裕。为了全力做好“宁波产业园”“长江南路快速通道”等项目的落地保障工作,村两委成立专班,稳妥做好土地征迁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为减少矛盾的发生,为所有征迁村民建立一人一档档案,一户一户见面协商、签字,确保群众满意,不留问题。(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