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能建筑成了村民休闲广场、村民家老宅子成了村史馆、杂草丛生地成了文化乐园、村庄小道成了致富路、非法采砂点成了生态河……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以党建为引领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措并举激活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带动群众齐参与,助力村容村貌从“脏乱差”蝶变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高源村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多措并举激发村党支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排头兵”作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朱村周家冲水库泄洪道、涵洞修建及清淤工程,全面推动朱村组河滩片人居环境提升点工作,紧盯村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短板,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通过上门拉家常,召开党员、群众“板凳会议”等形式,多方征求群众意见,为新修人居示范点建设洗衣池及挡水坝两侧栏杆便民设施,拆除无功能建筑、老旧厕所、挡路围墙、废弃电线杆等,助力村庄环境旧貌换新颜。
创新为民服务党员亮牌。庙前镇聚力创新实施党员“1+1”亮牌工程,按照“居住集中、联系便捷、管理方便、规模适度”原则,科学划分党员“1+1”亮牌工程75个服务区,以服务区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和村民代表等为骨干,建立一支5—8人的服务区志愿服务队,定期对服务区人居环境开展整治清洁,按照村党组织统一制定的正负面清单开展村民家庭互评和群众评议,以评促改,共同提升。目前镇域内已有3个服务区示范点成功挂牌,在不断总结示范点挂牌经验基础上,紧跟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一批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党员服务区。
走进庙前镇十字村三房美丽乡村点,可以看见一块醒目的责任牌,牌子上写着服务区具体人员信息。在全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十字村坚持以推进党员“1+1”亮牌工程为抓手,将自然村划定为责任区,由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组织员和监督员,实现全村人居环境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做到“村村有人看、户户有人管”。
凝聚群众干事蓬勃力量。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庙前镇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说事、议事、主事。三义村综合行政村体量、人口规模、党员分布等具体情况,将各村划分为若干网格,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小组长、村民组长任网格长,并为其他党员设岗定责,引导其在做好本职工作前提下,包组包户完成网格内环境整治任务。为有效开展环境整治起好头、迈好步,通过召开村民协商议事会,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宣传各地各户好经验好做法,把“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理念送进千家万户,自觉维护文明形象,助力乡村“颜值”再提升,打造出生态、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庙前镇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引领带头下,当地群众组建多支服务队自发参与到全镇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她们有妇女们成立巾帼志愿队、返乡大学生组建学雷锋志愿队、“五老”人员成立“智囊团”……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一条心,携手共建美丽家园。如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广袤的庙前大地徐徐展开。(张小羊 傅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