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在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产业园蘑菇生产基地,装满菇棒的6个蘑菇棚就在北边依次挺立,室内,一株株菌棒“含苞待放”,鲜嫩的小芽长势喜人;室外,工作人员正在地上晾晒蘑菇干,一片、二片、三片……,一派丰收景象。
据产业园负责人黄西亮介绍,中华村蘑菇园以生产平菇、金针菇、羊肚菌为主,目前生产平菇。出产平菇的菌种棒是自己加工生产的,每个棚能支25000个菌种棒,每棒重1.5公斤左右,原料80%来自秸秆。每个棚可生产平菇50000公斤以上,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每棚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单此一项,蘑菇园年收入可超过100万元。
蘑菇产业园在汝集扎下了根,让黄西亮这样的新型农民在创业中获得收益,更让废弃的秸秆有了“用武之地”。“食用菌+秸秆”为何有如此奇效呢?黄西亮解释说,将收获后的秸秆充分晒干后,用普通饲料粉碎机粉碎,按一定比例将棉壳、秸秆粉、麸皮、石灰混合二次发酵,然后种上食用菌,放进棚内,假以时日,就会生出蘑菇。待食用菌收获完后,将废菌袋运至空田,按每亩1000公斤左右均匀撒于田地内,经翻耕还田后便成了有机肥,就是这么神奇。
中华产业园蘑菇园汝集镇乃至利辛县、亳州市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让乡村有机肥来源多了一条途径。截至目前,该镇辖区内食用菌示范基地总面积已达500余亩,秸秆使用量已经超过15000吨,年产值超过1亿元。
“以前午收收完后,秸秆在田边、沟边、屋边乱堆乱放,既不美观,又不安全。现在镇里在所属16个行政村都设有秸秆收储点,将秸秆打捆后综合利用,除了生长蘑菇,还可以当作饲料从事养殖业,变废为宝,既节能又环保,同时还为群众提供了一项新的增收渠道,这样真好。”汝集镇镇长何永芹说道。(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