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榔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善”文化为主线,以评述先进典型为抓手,聚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谱写乡村治理的“德治”新篇章。
筑牢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德治教化触角。一是召开道德评议会,评选村、乡两级好人,开设“乡村微课堂”,讲述身边好人故事,积极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乡贤人物创评活动和文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二是围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我们的节日”、“邻里节”、“送戏下乡”等,组建戏曲队、舞蹈队、腰鼓队等文化团体和志愿队伍,把热爱业余文化活动的群体和志愿者服务队率先培养成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排头兵,以开展各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打造文明实践特色亮点,凝聚德治教化合力。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科普志愿服务队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种茶、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让茶农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茶园,提高村民的种茶技术。二是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文物保护和消防演练”活动。黄田村有130多栋清朝古建筑,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黄田村的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专门开展了文物保护知识宣讲,在文物巡查的同时向住户宣传文物保护法,有效增强了农户的文物保护意识。三是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观念。2020年4月,在河西村创建“举旗帜 送理论”平语近人栏目,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镇村传统文化、重点工作、先进典型故事等内容,并通过同期声和方言两种方式,利用镇村大喇叭进行播放宣讲。组建“举旗帜 送理论”平语近人栏目课程开发志愿服务队,以“让群众听得懂”为出发点,创作了微宣讲课程9篇、学习金句14篇,用群众身边的故事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移风易俗树新风基地。利用各村闲置房屋、农家乐等资源,在西阳村、大庄村等村建设新风堂,打造移风易俗文化长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公勺公筷等内容。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黄田村、浙溪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构建文明规范引导体系。利用“生态美超市”围绕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垃圾分类。制定了集分细则,村民日常收集的垃圾均可在超市存储,然后兑换相应的积分,农户可用积分在生态超市处兑换服务和物品。“生态美超市”的积分模式,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正向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