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水蛭软软的、黏黏的,在医药方面,其作用大着嘞,能够用于治疗风湿骨痛、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偏瘫等多种疾病。”近日,在安徽省利辛县望疃镇水蛭养殖基地,负责人张战友正在查看水蛭的长势。
“我们起初是想跟风养殖小龙虾。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龙虾养殖户较多,利润空间较小。后来,我们通过网络广泛收集了解到水蛭的养殖技术、销售市场等信息,知道水蛭市场销售前景广阔,养殖周期短、风险较低、回本快,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动物性中药材。” 水蛭养殖基地技术人员高松说道。
近几年,干水蛭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价格也不断攀升,从几百块钱涨到现在近两千元,张战友和高松开始意识到水蛭养殖是一条致富之路。2009年,两人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之路。
经过潜心研究养殖技术,并多次去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学习,他们摸索到了养殖水蛭的门道,找到了克服水蛭生长、育苗、疾病防治等难关的技术方法。
2010年6月,张战友找到望疃镇镇政府和农商行,提出水蛭养殖计划,寻求资金支持。在政策的支持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成立了“合作社+养殖户+互联网”模式下的水蛭养殖运营销售合作社。
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打拼,张战友的水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场地由原先的几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20多亩,已投入使用50栋大棚,建设养殖池150个,具有多名专业水产品人员,解决就业30余人,其中贫困户8人。
目前,养殖基地的水蛭成年苗已进入生长期,到9月底10月初,第一批水蛭就将进入市场,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亩产鲜活水蛭800公斤,水蛭干品120公斤,亩产效益高达200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靠的是这些有技术、有担当、愿意回来的年轻同志。在望疃镇经济发展中,我们将大力推行通过‘合作社+养殖分场+养殖户+互联网 ’的新型经营体制,实行农户分级管理,统一回收成品,以此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不断拉长产业链,以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望疃镇党委书记彭东说道。 (蒋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