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养蚕用上新技术 敲开群众增收门
来源: 2022-07-01 15:14:12 责编: 武长鹏 何兰

近日,在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益农家庭农场,一排排蚕室整齐排列,在养殖基地内有蚕棚,蚕架上摆满上茧的折簇,洁白的蚕茧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透明的折簇上,格外显眼。

据悉,该养蚕基地共有80亩桑园,规模化蚕室4500平方米,养蚕25张。

在养蚕户周小芹的散养蚕室里,工人们正在用桑叶投喂小蚕,小蚕正密密麻麻地在竹匣中吞食着桑叶,周小芹拿出桑叶轻轻地放上,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看了一遍又一遍。她说:“90%的蚕已经上茧,再有3天左右就可以出售了。”

“我年纪大了,就在离家不远的这里上班,每天在桑园里除草、摘桑叶、喂蚕,每天能收入80元哩。”来自幸福村香椿园的村民李八珍说。

“2022年,我们统一用了折簇上茧,比较环保,上茧成功率大,而且蚕茧好看好卖。”周小芹说,以前上茧都是用自己采回的树枝和一些较硬的草,后来发展成纸质的方格簇,方格簇的缺点是不易保存,遇水或蚕的排泄物,很容易损坏。2022年,农场引进塑料折簇,在蚕茧的美观和使用上帮上了大忙。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和蚕茧的色泽,一张蚕收入突破1200元应该不成问题。”周小芹一边观察上茧的蚕,一边算起收入账。

“我们使用了塑料折簇上茧,感觉挺好的,一米才3块钱,耐保存,使用起来省力、快速、高效。”说着,周小芹带着笔者走近上茧的蚕架,“你看,这个蚕茧的颜色多好看!”

据了解,目前孙庙乡桑园面积已达500亩,2021年蚕茧产量达3万公斤,蚕茧产值达130万元。“我们现在形成了蚕茧、桑叶茶、桑果、果酒、桑叶饲料、蚕丝被等一系列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有望实现蚕桑综合效益翻倍。”周小芹说。

image

周小芹是高堂村支部委员,早前,他不仅年年养蚕,还帮助和鼓励其他村民发展养蚕,总结出了不少养蚕经验和方法。他告诉笔者:“时代变了,养蚕用新技术才能有致富新希望。”

养蚕新技术,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村民重新开始养蚕,或增加养蚕数量,或开发新桑园,或发展精深加工,养蚕已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以产业复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好增收致富路。(韩璞 李世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