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孙庙乡:借“光”生“金” 强村富民
来源: 张海龙 汝可蒙 2022-07-11 11:00:43 责编: 武长鹏 余红霞

盛夏至,万物长。在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光伏电站里,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吸收太阳的光辉,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利辛县孙庙乡光伏板借“光”生“金”,依靠金色阳光带来的“绿色红利”,让农村强、村民富。

绿色能源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以来,村里面的光伏电站,平均每天发电在1800千瓦时左右,目前已累计发电25.7万千瓦时,按照安徽省光伏发电现行上网电价,村里收入超过23万元。”富民村党支部书记汝成坤说,“进入夏天后,天气晴好,光照时间变长,日发电量逐步增加。”

光伏板下的电表箱里跳动的数字,实时记录着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也记录着光伏电站为孙庙乡各村集体带来的收益。

光伏产业使得每个受益村每年通过村级电站获得收益5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通过科学分配光伏收益,使村实现“有钱办事”,提升了村级自治善治的能力。 

农光互补提高土地效益。富民村光伏电站的前身曾经是一块撂荒地,因地势低洼无人种植被闲置,后来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才让这片撂荒地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光伏板用于发电,光伏板下村民搞种植,有的村民还承接了清洗光伏板的工作,这块撂荒地创造了三份收入。

image001

近年来,孙庙乡通过大力培育“农光互补”产业模式,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综合发展格局。“光伏+石楠”“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等农光互补产业,不仅推动了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也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各村光伏板下面的青菜、红薯、花生等农作物,长势很好。

“由于光伏板的遮挡,减弱了阳光对地表的直射,起到了涵养土壤水分的作用。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有效利用土地。现在看来,不只是能有效利用土地,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一举三得。”该乡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李力说道。

公益岗位乐享“阳光红利”。光伏项目不仅给村民带来了“阳光红利”,还带来了就业岗位。家住富强社区的张立国是一名村级光伏电站辅助管理员,已经干了4年多了,本人也从原来的困难户通过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像他这样通过公益性岗位劳动拿到工资的家门口的“上班族”,仅光伏一项带来的年平均增长都在7000元以上。

2022年,该乡对光伏收益资金做出了适当调整,调整后收益资金的80%用于承担公益岗位任务要求,目前已累计设置公益性岗位281个,其中长期性公益性岗位234个、短期临时性公益性岗位47个。

image002

跟张立国一样受益的,还有护塘员汝大连。2022年,孙庙乡在又设置了203护塘员,就是在日常重点时段巡塘,做好夏季儿童防溺水工作,护塘员们纷纷表示,虽然是短期临时性的公益性岗位,但是通过自己付出辛劳挣钱的同时,还能为村里做了贡献,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乡村振兴最终的落脚点是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光伏发电,作为农村新能源必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提高农村村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实现农村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张海龙 汝可蒙)

    相关新闻